第(1/3)页 秦王府书房。 灯烛燃烧,时不时发出‘噼啪’声。 朱樉打量着姚广孝,从姚广孝抵达书房,拿到这份折子后,已经过去很长时间。 折子内容,姚广孝也看了好几遍。 “姚先生,父皇到底是什么意思?”某刻,见姚广孝又翻到最前面,明显打算再看一遍,朱樉不耐开口。 姚广孝抬头,反问:“殿下,这道建言折出自何人之手?” “老三啊!”朱樉很随意说道。 晋王! 哈哈…… ‘贫僧果然没有选错!’ 这个消息,令姚广孝情绪剧烈起伏,十分激动。 努力控制情绪不外漏,姚广孝笑道:“陛下应该是借此激励殿下,同时也是敲打殿下,不希望殿下太过自满。” 朱樉不由撇了撇嘴,嘀咕:“刚夸我,就拿老三的折子敲打我,他可真是我爹……” 抬头,询问:“老三这道折子的内容,我也看了,写的的确很有建树,似乎比姚先生给本王写的那份,更出色。” “但本王知道好,却不知道具体好在哪里,先生能给本王解惑吗?” 因得知折子是朱棡所写,姚广孝心情很好,闻言,笑着点头,先勉励朱樉一句:“殿下也无需妄自菲薄,您能问出这个问题,就证明,您的可塑性很高。” 其实,老朱家这些二代皇子,都很优秀。 他倒也并非只是单纯为让朱樉高兴。 朱樉笑笑,“先生请说,本王洗耳恭听。” “这道折子内的具体办法,贫僧就不说了,殿下定能看到这些针对性办法的可行性很高。” 朱樉点头后,姚广孝继续道:“贫僧为殿下详细分析,这些办法背后,所反映的本质。” “也就是治国、治民手腕。” …… “首先是武考!” “治大国如烹小鲜,如果国家之病,不是重病急病,切忌直接用猛药!” “昔汉景帝削藩,引发七王之乱,汉武帝推恩令削藩,动静就小得多。” 姚广孝点了点折子,“这武考本质目的就是废除卫所武官世袭,但它更像是武帝的推恩令。” “对症施药,讲究‘阴柔’二字!” “药劲小、药力柔、药效阴!一点点,缓缓拔除病灶!” “这里的‘药效阴’不是阴毒的意思,而是指药效对准病灶的角度很刁钻!” 朱樉连连点头,的确很刁钻。 废除世袭制,却没提一句废除的话,用不断淘汰的方式。 淘汰光了,可不就废除了吗! “老三这办法,用力角度的确很刁钻很阴!”朱樉评价道:“最主要,还光明正大,是一计阳谋!” “明明挺阴的,还是阳谋,真邪性了!” 姚广孝内心暗暗激动,点头道:“的确是阳谋,考核淘汰最差的,保持军队战斗力,更好守护大明江山,天下人都无话可说,还得为陛下拍手叫好,道一句,陛下圣贤明君!” ‘除了利益受损的世袭武官会骂,天下主流声音,必然都是支持盛赞!朱皇帝连卸磨杀驴,忘恩负义的骂名都不用背!’ 暗暗腹语,姚广孝继续说道:“武考是阳谋,是刁钻阴柔的施药,是徐徐图之的缓!” “而互助社,则是一味急药、猛药。” “迅速成立互助社。” “然后再利用朝廷军需棉布采购,以及低价食盐,迅速稳住军户,施恩军户、拉住军户,将军户和卫所武官进行切割,形成一种既对立又依存的关系。” “这服药最核心的药引,就是利益!” “治民,不对百姓讲什么忠义孝之类的大道理,就用利益治民!互助社成也利益,也受制于利益!” …… “总结起来,这份建言折的背后,反映出晋王治国缓而阴柔刁钻,治民急、猛、且利字当先的本质思想。” “殿下,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反应的都是他的内在思维方式,这便是这道折子中,晋王的思维方式。” 做了最后总结,姚广孝停了下来。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