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1 究其根源-《不明不清》


    第(2/3)页

    “……如此一来,该由谁去州府县做官,又该由谁去教化百姓?”听到皇帝明确无误的表态要打击士人阶级,袁应泰并没有什么兔死狐悲的感伤。

    他本来就是士人里的异类,这些年的所作所为早就背叛了自己的阶级,就算皇帝说把士人全宰了,只要不动他也没关系。

    但管理国家总是需要大量人才的,而这些人才好像也只能来自士人阶层。那么问题来了,既要打压士人阶层又要仰仗其辅佐,这么矛盾复杂的君臣关系,到底该如何操作呢?

    “亏你还在广东当过布政使,说说看,做为一名知县,是否有必要寒窗苦读高中举人亦或进士?而中了举人和进士,是否就能当好知县呢?”

    袁应泰担心的问题不光确实存在也非常关键,要是放到几年前洪涛还真没法回答。如果把士人阶层给打趴下了,跟着一起趴下的肯定是大明朝廷。原因很简单,想当知县最次也得是个举人,依旧是科举出身,百分百的士人。

    但经过近十年的铺垫,这个问题已经得到了部分解决,至少在基层官员方面不用只依仗士人阶层了。有了这口底气,洪涛才敢向士人阶层举起大棍子。

    “大明官员八万余,刨去两京六千仍有七万多,仅靠陛下的海户司杯水车薪呐。”说起如何做好知县,袁应泰很有心得。在广东当布政使的时候,要是没有各县的小吏们鼎力相助,他推行新政的速度得慢好几倍。

    说起这些小吏,可不是一般人,皆来自南苑海户司,不光能写会算还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知农桑懂水利,且诡计多端、心狠手辣,非常善于揣摩人心,不到一年就把当地那些大几十岁的老皂吏们全给捋顺了。

    要不是年岁小还没有功名,真想把这些小伙子全升到知县的位置上。有了他们的协助,广东的新政不敢说进步神速也称得上事半功倍。可皇帝如果想用这些人来替换大明的低级官员,质量必须够了,数量却有着巨大的缺口。

    “朕不是想彻底取代科考,那样的话就有点因噎废食了。但只依靠科举来治理国家,结果也显而易见。朕是打算在民间推广新学,以数术、几何、物理、农桑、医术、机械和简单识字书写为主,大概五六年就可成材。

    从新学里毕业的生员可以先在州县和朝中各部做胥吏,磨练个两三年即可到州县为官,也可入工厂、矿山、农庄合作社为匠,或者干脆从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