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Lu-《英伦文豪》


    第(2/3)页

    听着就有种“赤光绕室,异香经宿不散;体有金色,三日不变”的感觉,

    太假了!

    当下还好,

    等到了21世纪,铁定被文学史的研究者嘲笑。

    虽然夏目漱石说:“我写的是作家lu,和你陆时有什么关系?”

    可是,

    lu就是陆时;

    陆时就是lu。

    人家搞研究的又不是傻子,看到陆时借用室友的毕业论文自吹自擂,还不笑掉了大牙?

    陆时说:“夏目,你不懂欧洲人。”

    对此,夏目漱石唯有承认,

    因为确实不懂。

    陆时看对方虚心听教的模样,遂继续忽悠道:“绝大多数的欧洲文明崛起于海权和贸易,所以,他们信奉实力和拳头。你这论文的开头属于倒苦水、卖惨,水土不服的。”

    夏目漱石恍然大悟,

    “好像是这样。”

    “呼~”

    陆时长出一口气,

    总算是……

    结果,夏目漱石说道:“那我换一种写法就好了。你在艰苦的条件下还能随随便便把字练好,甚至自己简化汉字,这是妥妥的强者啊!欧洲人就喜欢这种!”

    艹!

    一万匹草泥马在陆时心中狂奔而过。

    万万没想到,对方是那种“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制造困难也要上”的类型。

    他决定放弃了,

    “行,你爱怎么写就怎么写吧。”

    正说着,外面传来马车夫的声音:“两位先生,到了。”

    他们跳下了马车。

    刚一进屋,吾辈便滚动着小懒跑了过来。

    陆时看向鱼缸,

    也不知道小家伙是怎么搞的,竟然掀掉了鱼缸上的木板,把乌龟小伙伴“拯救”了出来。

    吾辈:“喵~”

    陆时弯腰摸摸它的头,

    “你还真成精了。”

    他捡起小懒,放回鱼缸。

    另一边,夏目漱石将稿件在桌面上依次整理好,对陆时说:“陆,继续看看吧?啊……还是说,我读给你?这段时间,你在博物馆盯着,应该挺累的。”

    吾辈也凑热闹,

    “喵~”

    夏目漱石说:“看!它也想听!”

    陆时脸黑,

    “你快得了吧!”

    说着,坐到了桌边,开始阅读论文。

    夏目漱石的论文条理清晰,

    那段不太靠谱的童年只是进行了简短介绍,练字、习文什么的,都能找到掌故,

    就比如西汉匡衡的凿壁偷光。

    陆时也没法说什么,

    因为是穿越者,根本就没有幼时求学的记忆。

    说不定原主真干过这种事。

    童年之后,内容就变得正经不少,

    第二部分是《论lu的侦探的悬念构成与种类》。

    ——

    传统侦探就是讲故事,无论用什么手段总是先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延缓提供答案的时间来吸引读者,

    而这种提出问题、延缓答案公布的叙事方法就是悬念。

    在侦探中这一手法比比皆是。

    ……

    ——

    陆时说:“这倒是我的原话。”

    夏目漱石摊手,

    “你看你看,‘所有内容真实可查,没有任何扭曲、抹黑、诋毁’。”

    陆时听得满头黑线,

     ̄□ ̄||

    他说:“兄弟,咱就别说这话了。”

    夏目漱石尬笑了一声,没接茬。

    陆时继续往后读,

    ——

    悬念越是欲藏不露,就越能满足读者的心理需求,最终揭开谜底时就越是令人惊喜快乐。

    所以,要尽量达到一种“道破”而又“不破”的局面。

    这一点,《猩红习作(血字的研究)》做的就不好。

    开篇就写了一座无人居住的宅院孤零零地矗立在潮湿花园一条黄土小径的尽头,一名死者躺在火光摇曳的红色蜡烛下,

    ……

    ——

    “啊这……”

    陆时又头大了,

    “夏目老哥,我的亲大哥!你干嘛要拉踩啊?写我就写我呗,还把道尔医生拉出来鞭尸干嘛?”

    夏目漱石诧异道:“鞭尸?”

    陆时说:“别跟我装糊涂。你能不知道伍子胥?”

    鞭尸是一项古老的行为,以侮辱死者为目的,

    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鞭尸者是伍子胥。

    夏目漱石摊手,

    “我明白‘鞭尸’的意思。不过,你说我拿道尔医生和你作比较属于鞭尸,那你的意思是,他的作品已经死了?”

    陆时:“……”

    真想狠狠抽自己两个嘴巴子。

    夏目漱石继续道:“这么说也没问题。毕竟,和你的《无人生还》、《罗杰疑案》比。福尔摩斯系列确实显得老态龙钟,就差坐进棺材里,被盖上土了。”

    他又拿出了笔记本,

    “

    用《无人生还》、《罗杰疑案》与福尔摩斯系列比,属于鞭尸。

    ——lu

    ”

    陆时口吐乱码:“!@*#¥%……”

    他说道:“夏目,拿我和道尔医生比较,也是史密斯教授教你写的?”

    没想到的事,夏目漱石竟然点头,

    “对。”

    陆时不得不再确定,

    “真是他教的?”

    夏目漱石说:“是啊!这方面的论文一般有三个方向文学理论、比较文学、文学史,对我这种在伦敦只待了两年的留学生来说,肯定是比较文学最能言之有物。”

    这个理由又挑不出任何毛病。

    陆时无奈,继续往下看,

    第三部分是《以“信、达、雅”为圭臬的翻译家——lu》。

    ——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化承载的意义转换到另一种语言文化中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

    语言与文化的共性使翻译成为可能,语言与文化的个性给翻译带来重重障碍。

    lu曾批评辜鸿铭先生:“一句一翻译极为不妥。”

    ——

    读到这儿,陆时是真被整懵了,

    “我批评过辜老爷子?”

    他和辜鸿铭的关系不错,还帮对方解决了很多问题,

    比如京师大学堂的历史教材。

    夏目漱石摊手,

    “陆,你还真是转头就忘啊?也不知道是谁在见第一面的时候就把辜老先生给气晕过去了。”

    陆时这才想起确实有那么一回事,

    但那是两人因为对清廷看法不同而产生的冲突,属于政见上的,

    跟文学有什么关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