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一个人高马大的黑胖村民走了出来。 “没错,我正要去我大姨家拿点年货,那我捎带着去那边打听一下防寒物品的事。” 沈宁宁提醒他:“木炭、棉衣、棉麻、烧火柴、打火石、油灯,这些都要问一问。” 说着,小家伙拿出一千两银票递过去。 黑娃子一震:“郡主,您这是干啥,我不能要您的银子。” 沈宁宁摇摇头:“我知道大家的钱,来的都不容易,恐怕还要凑一凑。” “你去了青州以后,如果价格合适,有多少就买多少,回来以后,大家再从我原价买就是了。” “黑叔这一趟辛苦,你路上的盘缠,我包了,陈大哥哥,你陪着黑叔一起去,用我的马车,两人路上还有个照应。” 陈冶顿时点头。 老村长说:“马上要过年了,到时候商铺关门,我看事不宜迟,你二人现在就出发吧。” 黑娃子和陈冶马上出门,各自去收拾行囊。 沈宁宁便对剩下的村民道:“家里屋顶该修补的,该加固的,趁着不下雪的时候,要赶紧弄啦。” 不然等到大雪压塌屋顶,就怕跑都没地方跑。 刘大嫂子有些骄傲地说:“上次宁宁你跟我家老刘说了以后,他就已经把我们的屋顶检查了一遍。” “果然有几处松动的地方,都补好了。” 刘大伯不善言辞,这会儿默默地说了一句。 “我家枇杷树的根也拿破棉被围起来了,要真是寒灾来了,那树怕冻,你们家要是有不穿的棉衣,也早早地准备吧。” 村民们顿时纷纷议论起来,各家出主意,到底如何防冻。 最后,还得靠老村长拿拐杖再次重重砸了砸地。 大家才安静下来。 老村长严肃地道:“你们急啥,听听宁宁咋说。” 沈宁宁笑眯眯的:“其实刚刚叔伯婶子们说的都对,咱们不仅要准备抗寒的,还要准备好食物。” “最重要的是木柴和木炭,炭的话我在城中看过了,受旱灾影响数量稀少,朝廷恐怕开采的不多,能流通到市面的就更少啦。” “所以,我们一定要多多准备木柴,以备不时之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