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一场探月直播,从紧张到严肃,从严肃到慌张,最后又从慌张,变成了喜剧。 但总而言之,终究是落下了帷幕。 特别节目的尾声,画面不再显示“吴刚/玉兔”这对夫妻,也结束了对演播厅的拷打。 主持人以莫大的专业性,侃侃而谈道:“观众朋友们嫦娥三号探月项目,圆满成功,这标志着我国” 另一边,指挥中心得到了“画面掐掉了”的消息,第一时间停止了玉兔的动作。 赶紧进行全面自检!别丢人现眼了! 尤其是屁股上松弛的小门,一定要想办法解决。 吴刚也进入了待机状态,站在玉兔旁边发呆,没有石子儿挡路的时候,这个家伙倒没那么癫。 一众专家,也借机商讨着接下来的计划。 孙泽:“距离月夜还很长,自检过后探月还是要做的,有了‘吴刚’,玉兔的行动力大大增强,可以走远一点,尽可能收集月面资料。” 张先鹏:“玉兔的设计寿命是90天,经历至少三次‘日夜’交替.‘吴刚’则更长,不知道能走多远。” 周瑞想了想:“如果‘吴刚’、‘玉兔’都不出问题,几十公里都有可能.甚至能出‘虹湾’区域,慢慢来吧” 几分钟的短暂讨论后,众人留下了一些值守人员,等待自检结果。 剩下的人,则转身进入了指挥中心隔壁的“报告厅”。 头头脑脑们坐在台上,普通工程师站在后面,进行着今天最后一项工作:向全国人民,宣告项目组成功完成。 这场从发射算,也度过了半个月的项目,终于有胆量对全世界宣布,大获成功了。 周瑞依旧是那副黑衬衫的显眼模样,不过此时他哪怕没穿衣服,也依旧是全场的焦点。 如果说“玉兔”的表现,尚在全球的预料之内,那“吴刚”只能说有点离谱在身上。 几分钟后,特别节目的尾声里,镜头切回了“报告厅”,所有人已经正襟危坐。 此时的观看人数,已经超过了去年春晚峰值,如果从科教宣传角度,可以称得上一场全民科普了。 科学、太空、月球,这些以往遥远的词语,被埋在了许许多多孩子的心里,许许多多年轻人的脑海里,许许多多老年人的嘴里。 月球与华夏人的距离,更“亲近”了一分。 中国,也成了全球第二個拥有月面探测能力的国家 括弧:假定第一个是真的。 即便是当年双雄之一的初代毛熊,也没有过月面软着陆探测的记录。 即便是美国,自1972“辉煌”过后的四十几年来,所有探月项目也都是以失败告终。 在这样一个年代,嫦娥三号,来的不早不晚,刚刚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