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单春元烦躁的摆摆手:“知道了,我继续去指挥了。” —————— 楼上,周瑞带着安全帽,正在对两个巨大的部件进行铆接。 这活他贼熟练,老本行了! 说起来,其实火箭铆接,精度要求比战斗机还低一些。 这是因为,两者对系统稳定性的需求不一样。 战斗机铆接,稳定性要求是按照上千小时,乃至数千小时设计的。 而火箭,从发射到完成工作,也就200-300秒。 200-300秒不出问题,它就齐活了! 唯一不同的是,火箭的铆接件,许多使用的都是含有起爆物的“爆炸螺栓”,以此来达到多级分离的效果,这点需要更加小心. 电视那种,边飞边脱离的效果,就是靠这种设计完成的。 车乾跟着自家老板,也在干着一样的活,嘴上则在和老板讨论自家火箭的事情: “爆炸螺栓,会极大的降低部件使用寿命,即便我们每次都能回收,也用不了两三次,这得改!” 周瑞则一心二用,眼神专注,嘴上说道: “主要是火箭分离,要求得瞬时反应,一圈几十个铆接点,前后脱离时差不能超过0.2秒,否则会影响火箭飞行姿态,以常规技术,这是最稳定的方法。” 说着周瑞也笑了笑:“不过咱们有非常规的方法,铆接件可以改为智能设备卡扣,简单的很.” 车乾感慨道:“有时候我都有种错觉,咱家的‘机械智能’,好像天生是为了航天而生的一样,放眼望去,感觉哪哪都能革新一下。” “我甚至觉得未来说不定可以让火箭自己发射自己就像智能小镇外那台无人公交一样,送货罢了” 周瑞被这个比喻逗笑了,技术上行得通,法律上也行不通啊。 不过这段时间,他和车乾有着类似的感觉。 甚至比车乾想得还要深一些。 “机械智能”,他从天之启示里捞下来的黑科技,似乎真的.非常适合航天。 更准确的说,非常适合宇宙探索 无论是飞行器的构造,还是“殖月计划”这样的无人占领 亦或是更遥远未来,星际资源摄取.和更漫长的星际航行。 适合到他都觉得,这技术是不是本身就干这个用的。 这算什么? 多走了几年弯路? 由于“垂直总装”对速度的要求,所有工作都进行的极快。 中午的时候,才装到二级子箭。 等到晚上八九点,就已经开始安装“载荷舱”了。 整个“长征三乙”,已经达到了45米,算上“转移平台”,已经达到了17层楼的高度。 这座庞然大物,已经越来越完备。 晚上八点,特殊载具缓缓驶入,带来了长三乙的倒数第二块“积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