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果然周瑞不会搞笑,是自己搞笑了。 这样的翼身融合外形,显然是为了超长续航设计的,还拥有六台“毕方”.意味着同时在追求高速度,能超音速? 林广荣心里一动。 优盘内容并不多,林广荣很快看完,立刻叫了个人进来:“让模拟组来一下,有个新外形.算了我去一趟。” 确认一个新的气动外形是否优秀,最主要有两个方式,一个是通过电脑建模,然后用专用软件模拟,另一个是通过金属铸模,缩小比例后用风洞直接测试。 相对而言,后者的难度更高,成本也更高,毕竟风洞一秒就上万度电,如果想要获得全面数据,可能要吹上千次,而且模型会越来越大,越来越精细。 如果是密集的进行风洞实验,甚至还要和电力部门协调沟通一下,以免影响区域电力稳定。 即便是周瑞发来的东西,重视程度也是逐渐升级的,这是一个严谨的工业主体应有的态度,林广荣决定先软件模拟。 但是心头却是火热的,周瑞的水平和性格他是清楚的,如果没有点门道,绝不会拿出来。 ———————— “您先模拟一下看看,风洞看情况安排,我自己的计算中,这个外形是没有问题的。” 智能大厦,周瑞在办公室中,正在用特殊手机和林广荣通话,白晓莺则站在一边。 林广荣道:“我明白,这东西有进一步的内容么?你有做内部空间规划么?” 虽然哪怕只有一个气动外形,也具有很高的研究意义,但林广荣总觉得周瑞的水平不止于此。 周瑞心想当然有啊,里面每一个螺丝钉都已经设计好了的,就是工作量太大我懒得抄出来。 “有一些想法,如果外形验证没问题,我再和您讨论其他,现在还没做完。” 挂了电话,周瑞把“手机”还给白晓莺,然后收拾了一下东西,就匆匆出发了。 白晓莺在后面道:“祝考试顺利。” 周瑞回头笑了笑:“信手拈来的事情卧槽快迟到了!撤了撤了!” 一溜烟跑没了,狂奔去往考点。 十二月的最后几天,周瑞是在密集的考试中度过的。 有时是在教学楼,有时是在无人的办公室里,有时是在实验楼里。 大学四年的课程,他不到两年就将结束了,算不得前无古人,后肯定也会有来者,当年张日成一年多就出国读研了。 不过论知识的积累,他自认应该比当年的张日成要强一些。 并且“毕业”速度会越来越快,比如研究生阶段,只需要专业基础知识考核+一篇论文。 周瑞如果愿意,甚至可以再度压缩,用一两个月时间完成自己的研究生阶段。 受到他的激励,韩子茵也准备谋划提前毕业,已经向学院提出了申请,今年期末会和周瑞一样,迎来一波更密集的考试,但她跑完整个过程,可能要到明年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