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三英-《三国之先锋廖化》


    第(3/3)页

    刘备拉着关羽、张飞二人的手叹息道:“我三人桃园盟誓,义同生死,岂可相离?益德若不愿在此,我等不若就此离了此地,都投别处去。”

    张飞至此方才压下些心头的火气,说道:“如此,稍解吾恨!”

    而那广宗城的城墙上,二娃子何邑躺在地上伸了个长长的懒腰从美梦中苏醒了过来,口中还含混不清的说着:“淳哥,我怎么就睡着了。”

    但此刻的廖淳是一脸的凝重,他望着广宗城内外密密麻麻铺满在地上的尸体一语不发,“刀枪不入、肉身不亡”的魔咒在清晨初升的阳光下消散了,那些原本四处游荡的残破的肢体终于又安静的躺在了地上。五万的黄巾义军与将近五万的官军,十万健儿于一夜间殒命在广宗城下,这便是“立黄天”的代价吗?太平道中那慈悲的“中黄太一”老祖,难道看不到这涂炭的生灵吗?还是自己太过妇人之仁了?自打举义以来诸多的疑问此刻在廖淳的心底里喷涌出来,他转身冲着他最最崇敬的大贤良师喊了出来:“为什么?!”

    然而就在廖淳转身的瞬间,张角仰天倒了下去,脸色苍白到看不出一丝的血色。廖淳、眭固二人见状赶紧去扶,二娃子何邑也连滚带爬的从地上站起来赶到张角的身边。然而却不知张角性命如何?

    注:张飞,表字益德。“翼德”乃是讹传,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张飞字翼德,《三国演义》虽然与宋元时期的“说三分”甚具渊源,但早期的《三国演义》均无承袭宋元时期通俗文学的讹误,仍据正史以张飞字作“益德”。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约1522年刊)及早期的周曰校本《三国志通俗演义》(约1591年刊)亦皆如是。嘉靖本作为据史演义的本子,著力将历史通俗化,故大部份内容依据史书,是以张飞之名沿用“益德”。就现存材料而言,“翼德”之说在《三国演义》版本中首见於万历十九年(1591)经修订后刊行的周曰校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可见周曰校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修订前后是“益德”讹为“翼德”的重要过渡。

    《三国志》里张飞字作益德,而《华阳国志》作翼德。

    以上注释出自百度百科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