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今日是第一次赈灾,要谨慎小心。 在黄大大的号召下,难民感恩戴德排队。 虽然也有人饿得忍不住想要抢夺,到州吏们佩戴着武器震慑到他们。 “爹,我们排队吗?” 远处,男孩小白看着这一幕,问身旁的男人。 他们一家子正是刚才想要离开的那部分,以为辽州城也不会收纳他们。 “先留几天。” 男人沉吟片刻,摸了摸包袱里的干粮。 没多少干粮了,走了六七天的路程,一家四口吃得差不多了。 先留下这里吃几顿恢复精力再说。 男人认为辽州城赈灾只是几天而已。 因为他们是逃在最前面的,算不上真正的灾民。 后面还有数万,数十万灾民,一旦涌过来,辽州这么之座小城是守不住的。 “好嘞。” 小白没有想那么多。 拉着妹妹向队伍的方向快步走去。 距离这么远,他们都能闻到粥的香味。 皇宫御书房。 李世民正在发大火。 各州县传回的消息令他恼怒。 “混账,全是尸位素餐的狗东西!” “再下令所有州县都必须收纳难民!” “谁不听的,朕事后追究他们的责任!” 李世民咆哮着。 愤怒地将案桌踢飞。 他从和杜如晦等人商量好方案之后,就下令各州县要接受难民。 但命令是下达了,却没有州县听命令去办事。 他们的理由要么是黄河之水可能会危害到他们,他们现在也在筹备着撤退,无法接纳。 还有的理由就是说刚刚经历蝗灾和旱灾,现在州县里没有粮食,一旦接纳了那些百姓,城中百姓意见很大。 总之,理由都是很充分。 但李世民知道,他们就是逃避责任。 “陛下,当务之急,还是继续从各地收购粮食啊。” 杜如晦也在这里。 看到李世民这么暴怒,他心中叹息。 其实这种情况是可以预料的,那些州县十有八九是不会听令。 从刚召开会议的时候,裴寂就想追究责任一样,谁敢乱插手啊? 无数的难民涌入,会被当地造成巨大的灾难,也会对他们的管理造成大问题。 这种情况下,最好还是明哲保身,宁愿没有这份功绩,也不想有未知的危机。 “正在加急收购了。” “那些滚蛋又再次坐地起价!” 李世民气呼呼说道。 每次天灾人祸,掌握大量粮食的那些世家就会涨价,这次也不例外。 也好在方源发明的细盐和茶叶为自己赚了不少钱,要不然现在国库也是空的,赈灾想都不想。 想到这里,李世民就想到了在辽州的方源。 辽州也在自己下令命令的地方,不知道方源有没有遵循自己的命令。 如果不听命. 李世民想想就觉得难过。 方源可是替自己解决罪己诏危机的应梦贤臣啊。 就在此时, “陛下,杜小姐来信!” 太监王德从外面进来。 这一次,他不敢有任何怠慢。 收到信下一刻就将信带来给李世民。 “快呈上来。” 李世民快速接过信件。 甚至有些紧张地拆开信封。 希望是好事.李世民心中如此想到。 “好,好,好!” 李世民快速看完信,激动得连连说好。 “陛下,是什么好事?” 杜如晦顿时好奇问道。 “你看看!” “方源不愧是朕的应梦贤臣!” 李世民开心地将信递给杜如晦。 “嘶!!!” “全面管控政策,方源不担心那些世家反对?!” 杜如晦看完,但更多的是担心。 赈灾是好事,但如此全面掌控,很有可能会引起当地世家的不满。 越是混乱的时候,也是需要世家的力量,他们稍微蹦跳都可能会引得很大的震动,对当地的政权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克明,你想太多了。” “辽州与长安城不同,那里的世家已经被方源震慑过。” “他敢这样做,就不担心那些世家有所反弹,放心吧。” 李世民看得更深。 他很关注方源那边的信息。 方源觉得不是个鲁莽的人。 他敢这样做,必定是因为辽州的条件成熟。 “陛下所言极是。” “那我们是不是要支援他?” 杜如晦想了想,觉得也是。 方源不像是鲁莽的人,他肯定是考虑周到的。 “肯定是要支援!” “但是朝廷现在还没凑够粮食!” “让他撑一撑,况且他也没有向朝廷求助!” 李世民想了想,摇摇头道。 他也想立即支援方源,但朝廷真的很缺粮. 现在优先要保证大军的粮食不会出现问题。 “那就以朝廷的名义褒奖他,给他造势!” “让其他州县以方源为榜样,学习方源赈灾!” 杜如晦想了想沉声道。 为方源造势,不能白白付出没有收获。 “理应如此!” 李世民郑重点头,觉得是要这样才行。 让更多的州县赈灾,拯救更多的百姓,也算是减轻方源的负担。 很快,朝廷就出了对方源的褒奖公告,并向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三道州县宣传辽州刺史方源赈灾的事迹。 李世民和杜如晦两人的出发点是好的。 但是,原本没有赈灾的州县还是没有赈灾。 而正在流浪的灾民得知辽州赈灾后纷纷赶往辽州。 辽州成为灾民们的希望曙光。 但是却给辽州带来巨大压力。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