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欲穷千里目-《人生流浪》

    这真是令人不敢想象!三公子耶无害此去京城应试,竟然在大雁塔之巅发生如“惊世骇俗”却又“潜移默化”的神奇之事,果真是一件天大怪事!谁会想到,耶无害这一个文人才子赴京赶考的途中还是如此的“不平不静”?这“大雁塔见闻”似乎与他的赴京赶考毫不相干,但是,耶无害是位具有复杂内心和广阔涵养的人士。这在前文已经提过,三公子耶无害此去京城已是身负多任,好象每一件事情对他来说都是同等的重要!他要寻找他的“万宝玉”,要寻找“素有同窗”之称的陈剑南,他还要进京赶考,还要寻找那契丹杀手阿里耶库尔以及“燕山浪魔”。但是,他又是非常的无奈,因为他必须时刻不忘他师傅静眉道长的谆谆中告——千万不要冒用武功,以防遭人暗算。要学会忍耐!忍耐!

    如此说来,耶无害无声的无奈便化作成无言的忍耐,他认为百忍之后便会成金,更会使他变得更加冷静而又聪慧。但是,至少对此时的三公子耶无害来说,他却不知道,在他刚刚所见所闻的“四位神人”里,竟然隐匿着一位可以将他全身上上下下一股脑儿欺瞒一通的“有道之士”。然而,各位对此话也不要有所误解。这“有道之士”并非所指那些真正具有“仙风道骨”之躯体和容颜的游方道士,而是确指那些身处“正道有法”却是“无道无法无天”的正人君子。

    若问怎样才是真正有道的正人君子,这对三公子耶无害来说,那已是铭刻在心的圣人之言,而且他自己也正是向着这个目标来锻炼和修养自己的。

    在此,欲将正道直行、身洁自律的有志之士们,是极其有必要探知清楚三公子耶无害的心中究竟铭刻了谁人的神圣之言。究竟怎样才算是真正的有道之士?

    在三公子耶无害往昔的的儒学名言里,他早已在《孟子·离娄下》铭记下孟老前辈的如下之言——

    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真正有道的人就是那些没有失去那婴儿般的天真纯洁心灵的人。纯真无邪的人才是有修养有道德的人哪!”

    不仅仅是这句孟子之言,耶无害也深深记下《孟子·公孙丑下》里的一句至理名言——

    孟子曰:“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这句话的意思在三公子耶无害的心目之中更有着一番“清澈见底”的印迹。其完美的意思就是说“作为正人君子,处在政治清明、自己也得志的时候,就应该毫不顾及自身的得失,全力以赴对社会作出贡献,让清明的政治发扬光大;当处在天下政治昏乱的时候,也要坚持正确的信念,宁死也要维护正道;这样的原则是不能动摇的,没有听说过可以牺牲正道而去屈服别人的。”

    至于这些如“金科玉律”一般的儒家至圣至高之言,在三公子耶无害的心海,早已如星罗棋布,铭刻在心。然而,耶无害心目之中所铭记在心的却远非这些儒家名言警句,诸如佛教、道教以及阴阳家、法家、兵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等“三孝九流”之中的至理真言,也经常能回荡在他的耳边。而且耶无害也是亲身体验、身体力行,用这些至理名言来指导着他的一言一行。但是,耶无害毕竟只是耶无害,有道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他对后事的预料与行动终究还是有“阴错阳差”的事件不期而生!虽然事后有“吃一堑,长一智”之说,可这世上的沟壑有千千万万难以数尽,为什么不能及早逾越过这些是是与非非呢?所以曾有后人对耶无害作诗评价道:

    阴错阳差出在头,邪魂无处不停留。

    不知浮云已蔽日,自古“长安”谁不愁。

    至此,让我们越过这些细枝末端的“评言碎语”,还是继续我们的“书中正传”。不过,在此还要向各位特别声明的一点是,前人曾说“文垂柳而结繁”。这话的意思就是说,一篇文章、一个完整故事就象一棵根深蒂固、主干分明而又枝叶繁茂的高大垂柳一样。虽然它有许许多多的细枝叶,可它们却是由一个根、一条主干所生发出的子子孙孙、枝枝叶叶,是“形散而神不散”!这也就如人身上所含有的“奇经八脉”一样,那主干之经与分支之络虽有差异,却是互相连通互为一体。对于此中的言行论断,甚至是“主干”之外的“枝枝叶叶”,读者们尽可作为一种茶余饭后的欣赏、领悟,就像欣赏一株春风摇曳的岸边垂柳,必然会看到它的全貌、主干、枝枝叶叶……甚至是一种“无形无声无色无情无味”的心声!欣赏一个故事、一部小说,大概也应该如此。但是,并不是对个个“细枝末叶”你都要穷究其源,正确的方法应是因人而异、适可而止、适可而过。繁锁的地方、不懂的地方,甚至是错误的地方,要可深可浅地一带而过。关键的是,我们要明白一点,一棵大树“形散而神不散,形乱而神不乱。”就看探索者如何把握,如何超越,如何《乱》中取情取精!《乱》之精髓何在?

    事实之上,只要主干突出,中心明确,其上便可以添枝加叶,上色加彩,甚至还可以“画蛇添足”、“刻舟求剑”、“缘木求鱼”、“守株待兔”,或是表演一出“叶公好龙”、“夸父追日”、“南辕北辙”、“掩耳盗铃”、“滥竽充数”、“拔苗助长”等等之类的闹剧。

    因此说,这篇《乱世英魂》的故事之中所运用的评论、描述、引用、说明以及所插进的一切有学术性和欣赏价值的“枝枝叶叶”,无不是这一条“英魂”中心干线所经历的繁乱之世;当然它们的存在也无不是为这一中心主题所服务的,更何况,它们的存在只能是“锦上添花”,而决非是“画蛇添足”!是一种“参照物”,而不是没用的“废物”。

    所以,让我们的视线越过这些“枝叶”,来寻找它的“主干”的时候,我们应学会“普遍联系想象”,那就象那分散的络脉最终还是要合入那主干的经脉;也就象那一条长江、一长黄河的各条支流,终究还是要合流到东海、黄海、渤海、太平洋而不回头,甚至它们还要遍及整个地球!

    在很多人看来,上面那些话象是“闲言碎语”,更象是“废话”,好象是与此中的“乱世英魂”毫不相干!然而,透过这些话语之中的奥妙,各位是否能意会出一些什么?……它究竟奥妙在哪儿?又意味何从?是不是一道“连络线”?这就要看以后的故事发生发展和走向。此时此刻的三公子耶无害已完全从太极阴阳五行八卦掌的困扰与迷雾之中挣脱出来,他只感觉他的全身似有使不完的精力和气力,而且他的头脑更加清醒、眼睛也更加明亮起来。他看到这大雁塔内渐渐消失的销烟尘土,他料定那四位杀人恶魔已经走远。于是,他索性从大雁塔之巅飞身落下,打算走出这阴森昏暗的大雁塔再去寻探一番。

    “哈!哈!哈!小兔崽子,你终于出来了!”

    乍一听这狂笑之声,刚刚落脚的三公子耶无害感觉如雷贯耳。但是,他立刻又冷静从容下来。不错,这杀人如麻的“燕山浪魔”就在他自己身后。虽然在武当山洞穴之中这恶魔曾经放过他一次,但是对这次来说,无论如何他也不会让他存活下去!即使他想起静眉道长曾说这“燕山浪魔”是法深大师的师弟,而法深大师却恰恰又是他的师父,但是,耶无害料想向这个杀人恶魔提及此事全然无济于事。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铤而走险,冒死逃脱虎口!幸好这大雁塔之内昏暗模糊,这恶魔根本无法认清他的面容,如若他得以逃脱,日后那恶魔一定也无从寻找于他。

    “哈!哈!哈!小兔崽子,转过脸来,让我看看你的模样!”

    “哼!杀人不眨眼的恶魔,为什么还要看看我的模样!”耶无害心中不禁暗道:“我没那么傻!怎会轻易让你看清我的面容?妄想!”

    “小兔崽子!你为什么站在那不说话?敢不敢和我过两招?”

    耶无害闻听此言,心中自会有些心虚。在他看来,以他目前的武功是绝对在那“燕山浪魔”之下!然而,这正所谓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其实,三公子耶无害目前的功力已非同小可,更何况那太极阴阳八卦掌又致使他的功力大增;如若他以实力相对,完全有能力将“燕山浪魔”击毙在地,更何况“燕山浪魔”的“震魂大法”已被法深大师废掉,没有一年半载他是能以再次恢复这种功法的。但是,这一点却是耶无害没有料想到的,这也是由于他头脑估计不足的缘故。他哪里知道,事情的正反两方面,仅仅差在一念、一瞬之间。

    “哼!和你过两招?等两年我自会杀了你。现在最要紧的是我如何在你眼皮底下脱身!”耶无害想至此处,他便心下一横,暗运足下功力,随即单脚一跺。只听“轰隆”一声巨响,耶无害已全身滑落下去,原处只留下一片尘烟……

    “啊!小兔崽子!想溜!我岂能放你!”燕山浪魔怒喝一声,便化作一团黑风向下层追去——

    然而,“燕山浪魔”追至下层,那儿却是一片静悄悄,哪里有他所要寻找的影子?但是,浪魔腹中却是杀气未消、追赶心不止。他一气之下,便继续向下将大雁塔逐层寻查一通,可得到的依旧是一片惘然!此时此刻,“燕山浪魔”陡立在大雁塔底层中央,他的心目中显然是憋满一股怒气,但是他一双充满血光杀气的眼睛依旧在轮轮转动,希望在这底层四周还能寻到那小兔崽子的影子。然而,在“燕山浪魔”错误的估计之下,最终他还是追出大雁塔之外,不知去向何方……

    然而,使“燕山浪魔”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所要追杀的“猎物”正恰恰尾随在他的身后,而他却丝毫没有发觉,这不能不说后者之轻功已是高超绝顶。此时此景的三公子耶无害,已尾随那“燕山浪魔”站立在大雁塔底层的中央,他看到那杀人恶魔已飘然出外,他的内心却是一喜又一忧:喜的是,他已“虎口脱险”;忧的是,这“燕山浪魔”风行江湖,日后又不知要有多少武林志士惨遭大难,武林浩劫又将要一发不可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