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八章 变了味的调兵-《大明第一贡生》


    第(2/3)页

    学习态度值得嘉奖,人也聪慧,但就好像……没学到正途上去,一个女孩子去学道法,还想在这其中有什么建树,那不跟天方夜谭一般?

    “中午要出发离开京师,没见你带包袱来,要么回去取,要么给你准备一份。”张周道。

    “徒儿以后就在师傅这里了。”女孩道。

    张周道:“我不是你师长,你也只是临时到我身边帮忙打杂的,搞清楚关系。不过既然你给我做事,那我就当是雇佣你,每月二两银子的俸禄,管吃管住,等我从永平府回来之后,你的去留自便。”

    女孩又听得很迷糊。

    显然从来也没人这么跟她说话,她似乎一时也适应不了张周的说话方式和处事逻辑。

    ……

    ……

    朝鲜,汉阳城。

    这天唐寅和徐经终于收到从大明京师的来信,这让徐经很是激动,连夜将信送到唐寅手上,因为他没权力打开,他也希望这封信是准许他们回大明的。

    “这个冬天……真是难熬。”徐经道,“不过回去就好了,往南走走,就不会这么冷。我朝境内,也没有这么冷清,这地方……太萧索了。”

    弘治时期的汉阳城,无论再繁华,跟大明的主要城池还是有差距的。

    再加上这里商业体系落后,多数时候都是以物换物,使得徐经在过了最初新鲜劲之后,就感觉到无比的无聊。

    他到底是豪门大户出身,自幼又在江淮那种富庶之地成长,自然也无法适应异国他乡这种寒冬萧索的生活模式。

    唐寅一边打开信件,一边问道:“是因为最近朝鲜人怠慢了我们,你就这么迫切要回去?”

    自从唐寅给朝鲜国主施压,让朝鲜提供大批的军队和粮草,朝鲜君臣就开始哭穷,再加上唐寅和徐经这一住就是半年,他们也不太能接受这两个蛀虫,从最初的锦衣玉食供应,到逐渐降低标准……虽然对他们的待遇仍旧不差,却是让徐经一直在抱怨。

    不怕你们条件差,就愁你们这种反复无常,要是从开始就给我们这待遇,我们也不能说什么。

    享受过好的,现在用点差的,就想把我们给打发?

    徐经道:“好不好就那样,过够了,回去才是正经。”

    唐寅已经大致扫完书信的前半部份内容,道:“没那么容易,就算我们回去,也要带着朝鲜的军队,到时候要杀去辽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