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战略侦察-《草原特种兵》
第(2/3)页
三天以后,大诺颜帅军东进,围攻京兆去了。却交给巴根台一个蛋疼的任务,只给他留下1千特种兵,和5千骑兵。
连日来,巴根台派出大批斥候逻骑,侦察宋人设防情况。1个连2艘飞艇也不顾零配件磨损,更换维护不易,不断的进行空中侦察,总算大致摸清了宋人的防御布局。
100年以前,宋大将吴玠曾经与金人在京兆蜀口之间反复争夺。在他的主持下,宋人建立起了一道3层的防御体系,实际上何止三关。
在秦岭弧圈上的大散关、黄牛堡、皂郊堡,这是第一道防线。其中大散关、黄牛堡掩护着陈仓道,皂郊堡掩护着仙人关。这一关二堡,就是蜀口外三关。
外三关以南的阶、成、西和、凤等州,以及天水军,是蜀口的第二道防线。
& 第三道防线是武休关、仙人关、七方关。其中武休关控扼陈仓道入汉中的道路,仙人关控制着从仙人关入汉中兴元府的道路,七方关控制从阶州入汉中的道路。这就是蜀口内三关。
第二道防线中的四关一军是内三关的前沿阵地,称为关外五州。
但是巴根台发现宋人的防御体系不是没有弱点,外三关确实是占据着交通要隘。但是内三关的小道和斜径很多,很容易被利用迂回。当年吴玠就吃过大亏,绍兴三年,金将完颜杲就曾经渗透进饶风关,突入兴元府,一举打破了宋人的防御体系,迫使吴玠退守仙人关。
而且宋、金当年在这片区域内一共爆发过四次重大战役,导致内三关严重损毁,不可修复。就是说,一旦攻破外三关,其内侧防御形同虚设。
再说兵力,在吴玠时期,蜀口防御总兵力在10万左右。到了现在,宋金长期和平,宋人军备逐渐废弛。现在总兵力也就在七万上下,几乎全是步兵,战马只有几千匹,归四川制置使桂如渊指挥。这些部队分散在广阔的关外三关五州,真正的机动兵力很少,而且大多是没有经过战阵的菜鸟部队,远不如江淮兵精锐善战。
让巴根台大惑不解的是,这位新任四川制帅把主要兵力配置在西侧七方关方向!
进出蜀口大路有两条,西面的一条是从吐蕃,经阶州,过白马关、七方关,沿着汉水上游进入沔州、略阳方向。东面的一条大路,是从大散关而入凤州,破仙人关、白水关而入沔州、略阳的大路,这就是陈仓古道。
蒙古主力在凤翔方向,正常人都会把主要兵力配置在大散关,及其后面的黄牛堡、皂郊堡,防止蒙军从东面这条陈仓道进攻。但是这位桂某人,居然认为蒙军会按两年前那条行军路线,从吐蕃、阶州方向进攻,从而把主要兵力配置在了七方关。在东面至关重要的马岭地区,只安排了1千余民军驻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