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样的生活方式,使得宗教活动——勉强可以这么说吧——在澳龙人心中非常重要,他们相信巫术和歌舞会影响到万物的生长与供应,因而巫公巫婆必须施展法力,而每一个澳龙人都应当参与到歌舞祈祷之中。 神灵对他们的最好回应,便是使他们能够打到更多肥美的鱼类、鹿类、兔子、羚羊,使他们能够收获到比往年更多更丰富的橡果。 很大程度上这种习俗便成为了一种节庆,明人到来之后,这些时节活动与农历的结合,给一些具体的节日增添了新的习俗与意义。 比方说清明节前后的上巳节(三月初三),又称三月节,明人会做菓祭祖,原本菓子的原料是鼠麹草,而来到扶桑以后向来有采食草籽习惯的番人便给明人提供了不少新的原料。 [注:“麹”音同“屈”。] 除了最常吃的橡子和娑罗子,还有奇亚籽、月见草等等各种明人叫得上或叫不上名字的东西,形成一种原世界线中前所未有的新食物春饼。 穿越到来之后郑克殷也是吃过的,只能说……没什么味道,单纯应节罢了。 而在番人方面,他们也学着明人祭祖,主要是给他们信仰的祖神古狼、羽鹰、蜂鸟、革弩等等献上歌舞,或到各里村祠堂献上香火。 之所以要这么做,自然是因为熟番已经彻底定居,而过往的农历三月本是他们全社出动打草蜢(他们吃昆虫)、打完草蜢就迁移到夏季营地去的时候,既然过去多年的习惯没了,他们需要有新的活动来填补内心的空虚。 相比于上巳节,恰好踩在橡果丰收时节的中秋节与重阳节则变得更加重要。 尤其是番人原本在收集橡果时就有女性回娘家(回她原本所属的社)的习惯,并且往往会多社齐聚,形成非常热闹的社交活动,这恰好对上了中秋团圆与重阳聚餐、敬老的习俗。 随着冬小麦播种工作逐渐完成,在官府征用民力继续修建古狼河水库与湾东碉楼形成的繁忙时期之外,现在无论汉人还是番人,大多数时间和精力都将要为橡果丰收季的收获与庆祝活动做好准备,布置场地,排演歌舞傩戏。 那大半个月的活动将在圭谷、合儒、鹰阳三地同时展开,按照先司长郑克臧制定的规章,各地官家领袖都应当亲自领导“橡果节”的相关活动,今年便应是圭谷知州周公仁、合儒知州蔡汉襄与鹰阳辟地使韦思蜀来领导。 殖民司司长作为这些地方的最高长官自然也不可缺席。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