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种做法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小对具体人员的体能的消耗,使每一段奔跑都能提上速度,从而使传递的总进程快到不可思议。 印加的“伟大道路”与接力邮驿管理体系,使得远在北疆的基多城与帝国中心库斯科之间的讯息仅需六天便可传到,堪称八百里加急! 现在扶桑辖地实际疆域非常狭小,做这样的设计甚至能做到半天就能将讯息传到,比如说几个月后拉米雷斯驶船来到鹰阳,三个时辰内坐镇合儒的郑克殷就能得知此事,马上就可以准备启程前往鹰阳,从而节省两天传递消息的时间。 羽鹰山道的建设提供了很好的经验与榜样,殖民司官吏甚至自行在鹰溪谷建起客栈式驿站,那么郑克殷要建立完整的通讯道路网络,想必人们就将很容易理解具体该怎么做。 这一体系建起之后,郑克殷便可以放心地继续对外开拓,尤其是为了使治下总人口反超金门,模仿征服青丘的行动,对澳龙人位于南方的牧村、林善等部也发动征服与强制迁聚已经可以准备提上日程。 相比于可能需要小心争夺的湾东地区,牧村、林善两部之地位于南方,是金门基本不会触及的,可以说是郑克殷看来非常安全、适合开拓的后花园。 而牧村、林善两部仍是澳龙人,这意味着尽管有方言和腔口(口音)差异,但那两部仍可以与现在殖民司治下的绝大多数番民勉强沟通,殖民司消化起来成本很低。 而若是收服的是苗蠖、药蛞、菩毛等等各色番族,且不说神话传说与风俗习惯的差别,光是语言问题就够殖民司众官吏喝上一壶的了。 除此之外,澳龙人原本共有八部,大体按方言划分。 现在郑克殷的殖民司已经完全收服了蓝米道士、大绵、越汕三部; 潮青部则有两社被迁聚,句芒山上的五社成为他的盟友,剩下的虎船社已被刘国轩干翻,凶多吉少; 剩下四部之中,分布在最北方的滘肩部和最南方的茶龙部皆仅有一社,也就牧村、林善两部才是大部。 这意味着一旦对牧村、林善两部的征服完成,殖民司便将基本实现澳龙人的“大一统”——澳龙人的绝大多数人口都将归于扶桑殖民司的治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