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似懂非懂酋长们-《北美洲再造中华》
第(2/3)页
迁聚工作的不少细节他也已经有些规划,其中最关键的,便是要将各社的小家庭拆散,每个小家庭视为一户,交叉安置在开天坊各里之中,从而破坏其原有社会关系,以较大力度强迫他们融入明人邻居的社会。
这可能是迁聚工作最容易遇到阻力的地方——毕竟这意味着各社社民要与一起生活了几十年的邻居、亲人、朋友分隔开来了。
但如今旱季已至,早已进入明人忙碌着播种的时候,迁聚工作仍需要尽快完成。
为此,郑克殷并不是没有准备。
在往合儒城的番礼堂走的路上,他便与宋有福和贝林夏谈论起这件事。
“我打算将酋长们的核心家庭迁到合儒城内,将最好的府邸赠予大绵部外八社酋长。”
所谓“外”八社,指的便是除了住在扫桂滘的大绵社以外的沤桑社、沤连凼社、琶连社、密兰社、烈道士社、豹道士社、林迷道社、深门凼社,皆是郑克殷认为“半生不熟”的氏族。
“八社酋长及各社的巫公巫婆,我也都将聘任至殖民司,这是因为接下来我有许多重要的文化上的工作,需要谙习神话传说故事以及擅长祭祀、草药和魔法之人参与。
“只要供职于殖民司,他们便能够领取固定的年俸,每月发放,可保衣食无忧。
“事实上,我也希望晚些时候,你们二位酋长和你们社内的博学者也参与进来。”
两位酋长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听起来不错。既然这是司长大人的意思,那我们会好好配合的。”
通过翻阅档案,郑克殷便发现其实多数情况下,澳龙人都是温驯、服从之人,他们的传统观念要求他们低调、内敛、追求和平,因而殖民司过去的工作基本是能顺利展开的。
亲身体会到之后,郑克殷也愈发相信自己先前的猜测,那便是先司长郑克臧最有可能是为了确保毛皮来源不断,而主动让大绵部各社居住在外,保持半生不熟的状态。
“不过,司长大人,”宋有福问道,“你所说的‘文化’上的工作……是什么意思?”
这个在具体的词上加重语气的提问令郑克殷忍俊不禁。
“所谓文化,即包括能令我们感受到美好与善良的各类习俗与创作,比如服装,比如建筑,比如诗词、歌曲,比如赌博、游戏,再有便是思想与信仰,也包括对神明的描绘以及祭祀。”
他试着用自己的方式作出解释。相比于“人类的总的精神活动及其产物”这种定义准确但也难以令人理解的说法,他更倾向于用具体的例子来使人明白。
“原来如此……”两位酋长还是一副似懂非懂的表情。
正谈论着“文化”之时,一行人便抵达了番礼堂,这片露天广场铺了石板地面,四周摆放了火盆,与圭谷的番礼堂基本相似。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