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吾道不孤也-《我每天出门看黄历》


    第(2/3)页

    也因此,开朝以来,法家的地位急剧飙升,实现了和儒家分庭抗礼。

    那是杜隆这辈子过得最快乐最有成就感的岁月,他觉得遇到了千古名君兼法家伯乐。

    只是屡屡暴雷的贪腐案,又极大挫败了杜隆的意气,他开始陷入了自我怀疑、自我反思。

    而现在,余闲的奇思妙想,大有让杜隆茅塞顿开的冲动,现在,就只差疏通最后的堵塞点了。

    余闲很贴心的帮他疏通了:“那再请教恩师,律法,是否需要与时俱进?”

    杜隆当即愣住了,喉结蠕动了几下,突然血往上涌,染红了整个头颅。

    “砰!”

    一阵拍案而起,吓得勋贵子弟们一个个心肝乱颤。

    只见杜隆站起来,指着余闲,激动道:“你、你再多说两句,只差一点了。”

    余闲知道他即将开窍了,就补充道:“历朝历代的亡国教训里,总有说法纪败坏,却鲜少有人想过,如此败坏的法纪,怎么能维持一个国家几十年乃至几百年,甚至开创过一个个盛世呢?”

    他以前看历史,研究过为何封建王朝最多只能延续三百年左右。

    他总结了以下三个原因:土地兼并、阶级矛盾、律法滞后!

    再剖析下去,造成前两者的导火索,无外乎还是律法滞后!

    说穿了,就是老旧的律法,赶不上社会发展了,甚至反而会成为阻塞社会发展的枷锁绊脚石!

    纵观历朝历代,会发现,很多王朝,都是一本律法从头用到尾,结果没赶上变化,就会衍生出阶级矛盾、土地兼并等问题,接着农民起义、皇权旁落就来了。

    见杜隆神色激荡,余闲生怕把这老头刺激出个好歹,就赶紧给话题收尾:

    “学生的意思,是把制定律法的权力交由刑部,刑部每隔一段时间派出巡察队,前往各行省督查校绩,受理百姓申冤投诉,纠正冤假错案,总结经验和实际,拟定谏疏,交由刑部尚书审阅批复,最后再拟奏折,提出一些律法修正改善的方案,呈递内阁和圣上裁决。”

    “若如此施行,则吏治清明,百姓自安……好,好,太好了!”杜隆像是品到了一口绝世美茶,当即神情迷醉、目泛流光,口生香津,整个人都美到天上去了。

    他仿佛看到了一个梦里的桃花源,或者说理想国?

    随即,他努力收敛心神,注视着余闲的小白脸,一字一句道:“无缺,你是如何想到这些的?”

    “因为我跳出了这个圈子去看待事物。”余闲说了一半的实话。

    杜隆能很快领悟自己的方案,可见他缺的不是脑筋,而是眼界。

    更准确的说,杜隆和许多法家人都习惯了故步自封、画地为牢。

    刑部这个畸形的机构流传了几千年,大家都习惯了它的存在,即便有明眼人觉得有问题,却又不知道该从何说起。

    就好比勾栏,明明是糟粕,但大家都习以为常了。

    而且,余闲还故意保留了一些,比如没有提及设置检控机关,在府州县也设置分司。

    因为他也得“与时俱进”。

    这个世界的社会情况,短期内还接受不了这种新事物,人力物力也跟不上这种大变革。

    像平行时空的那几位法家代表,老王和老张,搞变法都把自己的命搞没了。

    鲁迅说过,每一场变革的前面,都是崇山峻岭、天埑深渊。

    课堂上,寂静无声,大家都陷入了沉思,即便思不出什么。

    比如潘大春同学就搓着下巴,肃然道:“噫吁嚱!厉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