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风起-《一世骁雄》


    第(2/3)页

    这代表着,如果任由这种态势发展下去,佛门甚至可能会展露出于朝廷分庭抗礼的实力和能力。

    这绝对是任何一个理智的帝王,都难以忍受的。

    “关中有雍王坐镇,河东有定国公,江南有卫国公,襄州有楚王,朔方有舞阳侯,剑南道有蜀王,两淮有武安侯,京畿要地自有英国公、周王、平北侯,朕现在唯独担忧河北诸州。诸位可有人选?”

    道君皇帝的目光又重新落在了原本在身后的天下舆图上。

    傅懋修略一思付道:“臣荐安远侯仇铭。”

    赵令渊思虑了一下,问道“李相以为如何?”

    李辅之道:“安远侯颇知兵事,且先后随武毅王、定国公征讨四方,倒是绝佳人选,只不过臣却不知陛下准备把安远侯放在何处。”

    赵令渊目光又看向傅懋修,只见美髯公略一思索道:“魏州。一旦河北有事,可沿着运河北上。”

    “好,敕令安远侯仇铭为魏州大都督,节制卫、相、洺、德、贝、博、豫等州,使持节。”

    大晋的都督府虽然常设,但其实除了边地,内地的大都督时有空缺。特别是京畿道、河北道、关中、山南道这几个距离上京较近的都督府。

    而这次为了顺利推进诏令,大晋二十四个都督府第一次全员满编。选拔的还都是宗室和勋贵大臣。

    皇帝的决心可见一斑。

    议事结束后,两个宰相自然是一并返回政事堂。

    平北侯马巍则跟着傅懋修打算一起出宫,找个酒肆小酌一杯。

    马巍算是道君皇帝心腹,早年跟周王赵令湛、傅懋修等几人都是上京城有名纨绔子弟,与道君皇帝交好,后来被其父老平北侯扔到军中,跟着定国公在河西打过几仗,算是上一代勋贵子弟知兵者,一来二去也混成了名将的。

    上元宫变之后道君皇帝也是特意把他调入京城,执掌禁军,足以说明信任。

    傅懋修打趣道:“你这朔方几年待得,风霜满面啊。”

    马巍笑道:“当然是比不了英国公啊,我可没有那三郎那样的好儿子替我冲锋陷阵,只能自己多劳心劳力了。”

    傅懋修道:“这话听着怎么那么酸啊?”

    马巍叹了一口气道:“我是羡慕你有个好儿子啊。看看三郎,在看看我家那几个不成器的小子,真是...”

    傅懋修直接揭短道:“平北侯可是忘了早几年你还没去朔方的时候,还跟我说你家那几个小子省心,不像三郎这么顽劣,怎么现在忘了...”

    马巍闹了个大红脸道:“这不是我当初眼拙了吗...”

    两个老友走在宫廊里,这边却有一个小太监,小步急趋,手中捧着一个盛放奏表的盒子,两人一眼就看出这个盒子和上面的封条,代表着八百里加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