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封禅中的封,指的是祭天,禅指的是祭地。 一般都是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者天降祥瑞时的祭天祭地大典。 《管子·封禅篇当中却有这样的描述:“昔无怀氏封泰山,禅云云;虙羲封泰山,禅云云;神农封泰山,禅云云;炎帝封泰山……周成王封泰山,禅社首:皆受命然后得封禅。” 也就是说,早在三皇五帝时期,封禅活动便已经出现,并深受当时统治者的重视,而在之后也一直流传了下来。 虽然相比茹毛饮血的时代,封建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从整体上来说,人类对大自然的神秘,强大且无常,依旧知之甚少。 因此才有统治者用封禅典礼的方式来博得大自然的“欢心”,从而最大限度地巩固自身的统治。 另外,经过数百年乃至千年的发展,封禅早已成为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上至君臣下至平民的普遍认可。 若封禅典礼完成得足够出色,举办得足够成功,对于当时的封建王朝来说,自然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历数有记载的封禅大典,始皇帝泰山封禅,绝对是不可忽视的一位。 当胡母敬禀报嬴政,有书生谏言他泰山封禅时,嬴政的内心是震惊且期待的。 而李斯则不失时机地进言道;“陛下上承天意,下抚黔首,有统一六国之功。古时天子为了彰显其功绩,会进行封禅; 陛下功盖三皇五帝,理应行封禅之礼,使天下臣民认可陛下乃受命于天的天子,如今正代天行事。” “嗯” 嬴政不动声色的微微颔首,旋即陷入沉思。 他东巡的目的,本就是巡视四方,体察民情,彰显威仪。 李斯的进言,非常合乎他的心意。 但泰山封禅的意义,并不简单。 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一直是以东方大国的形象,被世人熟知的,所以齐国的私学尤为昌盛。 书生也很多。 而齐鲁之地的书生,对始皇帝颇为轻视。 不少不愿受秦国统治的人,都聚集在这里。 再加上齐国是最晚被征服的国家,对于政治核心处于西陲的秦国来说,如何稳固自己在当地的统治,是一个不得不解决的问题。 而始皇帝亲自前往地处齐鲁之地的泰山进行封禅,就成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 当然,除了复杂的政治目的以外,还有就是封禅祭祀与生命不可忽视的关系。 作为人生当中无法逃避的事情,死亡永远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而对于始皇帝这种至高无上的存在来说,留恋生命的情感,在他身上表现得更加强烈。 因此,追寻长寿乃至永生也是他一直想要触及的目标,而这个目标的完成,很显然并非人力所能及,寄希望于大自然就成了他的选择之一。 毕竟封禅不仅是表达对大自然崇敬情绪的重要方式,还有就是山岳悠久,封禅山岳,也是长寿的象征。 可现在的始皇帝,对封禅之礼所知甚少。 因为秦国从边陲小国,到如今的一统六国,从未有哪个君主行过封禅之礼。 “既然廷尉也赞同朕封禅,那可否为朕解释一二,这封禅之礼,到底如何?” “这” 李斯面露迟疑之色。 虽然他博学多才,知晓天下各事,但始皇帝这一问,却是将他给难住了。 因为礼仪之学,乃儒家见长,其研究也最通透,他向始皇帝进言,更多的是考虑政治目的,其他的倒是所知有限。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