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第132章能亩产八石吗 看来是历史在变化,陈胜起义也提前了,又或者有人熟知陈胜,让他提前起义,又比如说穿越人。 这个想法切合实际,否则陈胜不会和张良搅合在一起。 也就是说,穿越人不但收揽了张良,还有可能也收揽了陈胜吴广。 那他会不会去收揽更多的历史名人呢?如果真如此,这个人难对付呀! 当然,收揽是一回事,这些名人能不能为他卖命又是另一回事,历史里记载的名人皆是历史造就,就比如刘邦,如果没有秦末大乱,也不会成就他的一生,这就是所谓的时势造英雄。 又如陈胜,如果没有误时,如果没有律法规定误期会杀头,就不会有大泽山起义,更不会让他成为历史名人。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时势,这些人也不一定有如此卓越才能,就算被穿越人收揽,也不一定能成大事。 亦或说,控制大乱,便能控制住这些人,而要控制这些人,就必须要遏断他们造反的条件,农民便是他们的条件。 “至于为何要为难于朕,或许是六国余孽的唆使吧!”嬴政猜测。 李肇接上了他的话题,“或许是余孽所为,但陛下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余孽能唆使他们呢?要知道,贼寇皆农人。” 是的,从历史上看,大秦末期出现的贼寇皆是无路可走的农人所化。 “如果农人能够吃饱,有生活的保障,如果他们不被残暴对待,陛下说他们会被唆使吗?” 嬴政陷入深思。 “你的意见如何?” 李肇没有立即回答,而是很隐晦地问:“陛下,修建长城可征集民夫数十万?阿房宫可还在修建?是否动用了囚犯?” 这些问题在历史里都有记载,李肇假装不知,故意问道。 嬴政若有所思地望了李肇一眼,却没有说话。 “国之根本乃民,俗话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李肇隐晦地说着,却不敢大刀阔斧地说,实在如果句句针对秦始皇的行径,一个惹他不生气,反而适得其反。 当然,能统一六国,秦始皇并不笨,这些话,他自然能懂。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嬴政踱步,细细地思索着。 李肇顺势再说:“造反皆民怨积累,如果能消除这些怨,再让他们生活安定,我相信无人会想到造反,哪怕是余孽或其他人许以诱惑。” 他只能言尽于此,剩下的就留给秦始皇自己去想。 其实他的说法很简单,便是以民为根本,莫要逼其造反,便可解决根本问题。 如果能解决这些,余孽就算多猖狂,也只不过是泰山下的蚂蚱罢了。 皇没有再说话,他的眉头皱得越来越深,始终不言语。 良久,还是李肇打破沉默:“陛下,臣建议,关注民生尤为重要,主要民顺从,一切便迎刃而解,贼寇便不会是贼寇,他们依旧是农人。” “否则,他们便是大秦的莫大威胁。” 这也是李肇历史中得出的结论,秦末,如果不是秦始皇事先造就民怨,再经秦二世变本加厉,或许也不会有始皇死天下分之说。 这一切都是有根可循的。 “民生?”嬴政眉头化不开,最终还是开口,“如何解?” 话虽断,却看出心中某些桎梏的松动。 李肇听之暗喜,说了那么多,是为了什么,当然是为了他家那一亩三分地,不,他没什么自私,是为了大秦的未来,顺便让自己发展起来。 邓爷爷不是说过吗?要让一部分人富起来,他就是要灌输秦始皇这样的思想,让自己富起来再说。 这样,自己才可带领更多的人致富嘛! 嘿嘿! 李肇内心一笑,但表面上却显得那么为国为民,坚决不起私灶。 “臣有些愚昧的想法,如果陛下愿意听,臣倒是可以一说。” “快说,别废话。”嬴政白了李肇一眼。 “诺!” 李肇理了理思路,开口道:“民生者,民之生计,无非是衣食住行、柴米油盐,而这些能够赋予他们,民必不会反也。” “说直接点!”嬴政怒了,这些谁不知道?此獠就是废话。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