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比如能竞拍到随园的鮓,就是一种最直接的方法。 在商言商,价钱是买方自己出的,作为卖方的杨怀仁按说不该有心理负担,但是杨怀仁想到了那些还勉强生存在温饱线上,甚至更穷苦的百姓,他有些犹豫了。 杨母看到儿子似有心事,便让儿子陪她上街走走。 杨母出身一个农户家庭,嫁给了身为读书人的杨父,才渐渐有了些见识。 最开始来到东京城的时候,杨母也流露出不少小地方人那种短视,有些守财奴的性格,但时候久了,心底那种出自穷苦人家的秉性,就不断显现出来了。 秋天的过午,有些凉风,提醒人们冬季就快要来临,是时候添衣了。但阳光依旧和煦,沐浴在温暖的阳光里,让人感觉十分惬意。 蔡水河畔不少士子们紧张的准备着即将到来的秋试,虽然手里仍然不离各色的折扇,却也无心悠闲打风了。 河边不少贩售文房四宝的店铺,生意正是好的时候,同样还有一些卖些小吃的小贩,大声跟路过的人们推销着自己的手艺。 “娘记得你小时候最爱吃萝卜糕,娘今天领你去吃。” 母亲平实的话语,却充满了对儿子的慈爱,杨怀仁点点头,“徐家大娘的糕饼铺子就在前边。” 杨母摇摇头,“徐家的萝卜糕,一块要五文钱,咱们去张家小乙哥的摊子上去买,他家的萝卜糕便宜,只要三文钱。” 杨怀仁有些不解,若是以前,杨母为了省钱,多走上一段路去买更便宜的东西,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但是现在不同了,杨府里有数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金银,还会在乎那两文钱吗? 何况徐家糕饼店的萝卜糕卖的贵,是有道理的,有铺子的店里制作的东西,用料上更好一些,口味也肯定比小摊子上卖的萝卜糕好一点。 从做生意的眼光看,就算两家出售的萝卜糕品质没有任何差异,杨怀仁觉得这种价格差异也是很正常的,毕竟从成本上做比较,两家也不同。 杨母看着他疑惑的表情,不禁莞尔,抚着儿子的手点了点头,示意让他听娘的。 杨怀仁报以微笑,随了母亲的意思。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