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湘军一败再败-《1850再造中华》
第(2/3)页
可王錱问起来,大家都没有好主意。
有人建议化整为零,翻越驿道左右的山脉,然后在衡阳城外集结。这样可以避免与革命军决战,保存湘军的实力。
但此计同样不可行。且不说翻山速度慢,容易被敌军袭击。部队是一个大集体,一旦化整为零,各部呼应不灵,不等敌军攻击,自己就要先垮了。
王錱带兵已久,深知老湘营是自己一生功业的本钱。若老湘营散了,自己的功业也就没指望了。
无奈之下,王錱只得硬着头皮说道:“狭路相逢勇者胜。我军自成军以来,一向猛打猛冲,胜多败少。这次虽有敌军横亘在前,但我想,敌军火器虽精,子弹却是有限的。
“只要我们拼命冲到敌军阵前,与敌军短兵相接,敌军的火器优势施展不开,我们就有把握冲垮敌军,进而打败敌军。”
这种论调,令众将想起了清军在鸦片战争时的表现。彼时,清军相信洋人膝盖不能打弯,全靠火器取胜,定计放洋人上岸,再围而歼之。
没想到,英军不但火器精良,而且擅长白刃战。在好几场陆上战斗中,英军并非靠火器取胜,而是靠的白刃战!
火器对射时,清军尚能与英军周旋一时。一旦英军发起了冲锋,与清军短兵相接,清军往往一触即溃。
刘松山等营官相信,革命军是一支西化的部队,必不像王錱说的那样不能白刃战。可对付革命军,他们实在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按照王錱所说,向革命军发起死亡冲锋。
湘军饱餐过后,向风林坳处的革命军发起冲击。王錱特意要求湘军不顾一切向前冲。
若是遇到太平军,狭路相逢勇者胜,以老湘营的英勇,自然是湘军胜,太平军败。可革命军火器先进,在强大的火力面前,勇气就不值一提了。
王錱骑一匹雪白骏马,身穿一件珠饰耀眼的官服,一马当先,带头向前冲锋。老湘营官兵见状,备受鼓舞,骑兵在前,步兵在后,争先恐后向前猛冲。
一阵弹雨过后,湘军死伤惨重。王錱身旁的旗手,竟也不幸中弹,落于马下。
王錱看了心痛不已。旗手多从亲兵中选拔,是精锐中的精锐,多选用骑术精湛、臂力过人、聪明伶俐之人。王錱很喜欢这名旗手,每战总是让他擎旗。
军旗是全体官兵的观瞻。王錱反身拾起军旗,亲自充当旗手。而部下也备受鼓舞,抢在王錱面前替他挡子弹。
他们训练有素,把身子伏在战马一侧,最大限度地减小受弹面。
无奈革命军在阵前设置了堑壕、竹签等防御工事,李秀成也亲自来到阵前督战。革命军杀红了眼,子弹、炮弹也放开了射击,湘军伤亡惨重。
踏着同袍的尸体,湘军终于迫近革命军防御前沿。革命军弹药将尽,只得与湘军短兵相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