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皇帝是对太子失望的。 不管太子是真的被人陷害了,还是他本来就因为贪污了银子搞豆腐渣工程导致了这件事情的发生,都提现了太子的无能! 不管真相如何,事情都已经发生了那么久,太子竟然一点消息也没有收到,还让这群难民涌进京城里边来,足以看出来太子的能力是真的不足。 皇帝心累了。 当场就下旨把太子之位给夺去了,贬为闲王,封地在山东,让他即刻起程去到自己的封地。 眼不见为净。 太子就是再三的磕头求饶,让皇帝再给他一次机会皇帝都不理,直接让人把他拖下去。 皇后在御书房外边脱簪待罪跪了一晚上最后晕倒过去皇帝也没有去看一眼。 大家都明白,太子这是真的倒台了,没有翻身的可能了,皇后被太子带累以后估计也会名存实亡。 这天要变咯。 就像傅今安想的那样子,皇帝不可能让京城先乱起来的。 就在难民进了京城的第二天,立刻被官兵们遣送到了京城门外,再也不允许一个难民进城,在京城十里外的地方给他们搭了棚子在那里施粥。 同时皇帝还拨了十万两赈灾。 就是这赈灾的人选还没有定下来。 太子已经被贬了,连夜收拾东西被赶去了封地那边,他已经没有资格去争了。 太子党的那些人,虽然皇帝没有同一时间全部都从朝堂上边拔除,但随着太子失去了继承人的资格,很快应该都会另投他人了。 不是太子,那自然就是楚王了。 真的是楚王一家独大了吗?他会是下一任太子?下一任皇帝? 反正朝堂上边的事情瞬息万变的,有多少人失眠,又有多少人兴奋得睡不着,那就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但是皇帝心里边对楚王多多少少的也有了一些怀疑。 太子说的那些话,在皇帝的心中埋下了一颗怀疑的种子。 对啊。 这件事情一看就漏洞百出的。 环环相扣。 这其中哪怕有一个环节发生了失误,这事情最后也完不成,但偏偏这事情就真的成了,难民也真的进了京城了。 如果说后边没有人在推波助澜,打死皇帝也不相信的。 直接用最终得利者来推论的话,太子倒霉了,那肯定是楚王得利,但是也不排除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皇帝当年也是从皇子一步一步走上这个位置的,对于这里边的猫腻,他即使是不知道真相,也大概能猜得出一些。 所以楚王和那些已经成年有可能夺位的皇子可能都有关系。 这件事到底要不要交给楚王了?皇帝的心里边很犹豫。 朝上边也为了派谁去赈灾吵得不可开交。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