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杨若晴环顾四下,也喝了。 这个时代,宗族和乡土观念非常的重。 这是后世许多远走他乡的人缅怀的东西。 因为这里是农耕社会,封建家长制度,家族亲朋好友抱团,才是最有利的一种生存方式。 不说别的,就拿杨华明家盖屋子来说,到时候上梁封顶这些事,都得老杨家一众叔兄伯弟过去搭把手。 像今天这样的酒席,都是老杨家一众妇人齐心协力操办出来的。 众人拾柴火焰高。 虽然绣绣之前的诸多作死举动早就消耗了家族内部,包括杨若晴在内的很多人对她的好感度。 但是,当绣绣真的跟男方和离,带着孩子住回娘家,那么,娘家这边众人该维护还得维护。 一只手伸出来,手指头长短不一。 但是想要有力,就必须手指攥紧成拳,大家一起发力,才牢靠。 酒席吃了将近小半个时辰。 妇人和孩子们几乎都吃饱吃撑了,桌上的饭菜都开始撤。 而对于男人们桌上来说,不好意思,酒席才进行到一半。 他们还在喝酒,说话,桌上几乎没有谁吃米饭。 这是这一带酒桌上的规矩,当你开始捧起米饭了,那就代表着你退出了酒局,别人就不会再找你喝酒了。 不存在一边扒拉米饭一边喝酒的,那会认为是对别人的不尊重。 喝酒就好好喝,吃几口菜下酒这可以有,伱拿米饭来陪酒,瞧不起谁呢? “老四,你少喝点,脸都喝成了关公!” 谭氏吃饱喝足,坐在边上像哨兵一样盯着男人们的酒桌,看到杨华明抱着酒坛子说话舌头打轱辘,谭氏大声呵斥他。 “娘,今个好日子,我高兴,多喝几盅没事!”杨华明冲谭氏这边大着舌头说。 谭氏狠狠瞪了他一眼。 这时,孙氏给杨华忠端来了米饭。 杨华忠接过米饭,站起身跟同桌的其他男人那里告罪了一声:“你们接着喝,喝尽兴,我先吃饭了。” “三叔这就吃饭?再喝两盅啊?”杨永进邀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