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大魏忧况-《北魏武侯》
第(2/3)页
因为沈常坤经常在情况最紧急的地方出现,他的几百亲兵现在已经全部阵亡。城内的五千民夫活下来的,还不到八百之数,而这些民夫现在也套着盔甲,抄着刀枪。
突厥部也不好受,数十个中型部族的战士全部阵亡,个别几个大部族也被打残。十二万铁骑已经不到八万。
惨重的损失让突厥可汗卜寽赞怒不可遏。他发誓要血洗金陂关,把沈常坤的头砍下来当酒壶。金陂关之后的城池他要屠城三日。
在金陂关最后的攻防战中,突厥人嚎叫着冲上城头,大魏的兵卒用身边的一切作为武器与突厥人厮杀。枪断了,就用刀。刀没了,用拳头,甚至抱着突厥人一起摔下城头,双方都杀红了眼。
在最紧急的关头,沈敖指挥的援军终于赶到战场,包围了突厥。突厥铁骑顿时陷入了绝望的混乱之中。最终大魏骑兵追杀出两百余里,除突厥可汗卜寽赞帅不足五千残兵突围远遁外,余者皆被斩杀。
大魏这边虽说取得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沈敖盘算的最终目标也已实现。可是付出的代价却也不小。
金陂关的城墙损坏严重,此战之后需要重新修建。
城中积存的兵器粮草,在决战前被沈常坤下令付之一炬。
原本城中的八千士卒,五千民夫,到最后活下来的不足三百人,其中近一半都是重伤残废。
九万援军也损失了有一万多人
最让沈敖痛心的是他不但没能救下自己的大儿子,还把另外一个儿子也搭了进去。
沈常坤在决战时被几十人围攻,身受重伤。战后第四天便因重伤不治而亡。沈敖的五子沈常杰也在冲杀中误中流矢,战死沙场。
好在此战之后大魏北部边防,已无大战威胁,压力骤减。
大魏南边与楚国隔江对峙。
楚国原为大魏的一部分。就在与突厥决战的前一年,镇守扬州的陈天武,突然黄袍加身,自立为帝。并迅速攻占荆、扬等州,成为除魏国之外实力最强的国家。
楚国国内遍布河流,水军的实力远高于魏国,可军队人数较少,自保有余,进攻不足。
而当时魏国缺少舟船。没能立刻挥军南下平叛。之后就形成了一种脆弱的平衡。十几年来,两国沿江布置了近三十万的兵力,虽然小冲突不断,却无大战发生。
魏国西北与后秦相连,西南与蜀国接壤。
除蜀国因地势封闭,国民安乐,国君不思进取,魏国略占优势外,雄踞西北的后秦同样不可小觑。
面对这样的环境,即便大魏皇室励精图治,大魏朝廷又上下一心,但怎奈身处四战之地,国立损耗严重。
大魏全国共计二百二十余万户,人口不足千万,供养着六十余万的军队,人口资源几乎压榨到了极致。每一条战线都不敢有太大的损失。否则,轻则战线崩溃,丧土失地。重则全盘皆失,只有亡国一途。
为保边境兵力,大魏的羽林卫中男子的数量并不多。而为了保障宫中安全,没办法,大魏特设了天凤军,负责宫中守卫事务。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