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八六章 后宫的安排-《大明1805》
第(1/3)页
朱靖垣回到后殿,发现父亲还在,换好了便服,随手翻着一本书。
朱靖垣快步过去打招呼:“父皇……”
朱简炎放下手中的书:
“感觉如何?”
朱靖垣不置可否的说:
“还好,正在考虑朝廷上的认识调整的事情……”
朱简炎笑着摇头说:
“我以为你会很有压力。
“既然觉得还好,那我也就不再叮嘱你什么了。
“咱们爷俩带领宗室去拜见你爷爷吧。
“然后把后宫的事情安排一下。”
朱靖垣再次答应着,跟父亲在奉天殿稍微等了一会儿。
不久之后就有仆人跑进来报告,宗室的亲王已经在大殿外候着了。
今天的典礼是宣布迁都正式完成,宗人院的成员也就是所有大明亲王,在参加完了皇帝的典礼之后,也都要再去拜见宗人院的院长朱仲梁。
朱靖垣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顿时就觉得父亲今天正式决定传位,应该是早有准备的。
是是要一次办两件事。
朱简炎带着儿子一起出门,汇合了所有的大明亲王,乘车前往后宫区。
直接穿过后宫核心区域,前往朱仲梁居住的寝宫。
原来的太上皇,现在的太上太皇,已经八十二岁的朱仲梁,坐在自己寝宫的正堂上。
朱简炎和儿子率领所有亲王,一起向朱仲梁躬身行礼。
仪式性的问好之后,朱简炎向父亲报告自己已经决定正式传位于朱靖垣的事情。
朱仲梁其实已经收到消息了,也早就知道这是早晚的事情。
本来还担心儿子不想放手,现在看来他比自己还痛快。
现在自己也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
然后朱仲梁也顺着这个话题正式宣布,现在自己将大明皇族的族长,宗人院的院长等的相关的身份,正式传给朱简炎。
朱仲梁彻底的退休,不再参与皇室、朝廷、财团、皇庄的任何事务。
这是在自仁武朝之后第二次进行类似的交接。
朱仲梁是世祖光武皇帝之后,大明的第二个太上太皇。
世祖皇帝孙子辈开始,也就是朱仲梁和自己的爷爷、父亲,都是三十岁上下继位。
他们都要活到九十岁以上,才能看到自己的孙子辈登基为帝。
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皇帝活到九十岁。
儿子还在位的时候自己就去世了,那太上皇负责的相应职务就自动传给儿子了。
这个传承的影响不大,更多的是象征意义。
所有人听完了朱仲梁的宣读,再次一起躬身行礼。
然后朱简炎和朱靖垣两代皇帝,在朱仲梁的两侧坐下。
其他亲王再次一起向台上的三个皇帝行礼。
朱仲梁抬手,示意他们在周围就坐。
到此为止,这场特殊的传承仪式也终于结束了。
朱仲梁拉着儿子和孙子的手,断断续续的叮嘱了一些话。
然后忽然意识到了什么,笑呵呵的向朱靖垣吩咐说:
“好了,这边事情办完了,让你爹陪我就行了,你去忙你的事儿吧。
“赶紧把你的老婆孩子们都搬进宫里来吧。”
另一边的父亲朱简炎也笑着说:
“我本来就向退休了,所以没往乾清宫里面搬。
“宫里东西都准备好了,你可以直接进去住。”
朱靖垣听到这里就完全确定了,自己老爹准备在今天传位是早就准备好了。
只是他没有提前告知自己和其他人。
这也是世祖皇帝留下的规矩,皇帝传位的事情也不能找人商量,要皇帝自己本人决定。
找个正式的官方场合,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宣布出来就行了。
然后让儿子在自己的见证下直接坐上皇位。
这个过程本来就有一定的突然性,当时当然也不会有盛大的典礼。
接下来的时间,是新皇帝逐步真正接收皇帝权力,安排自己的人接管朝堂重要岗位。
然后等到第二年新年的时候,再举行盛大的登基大典,同时宣布改元。
朱简炎就把宣布传位的时间,放在了正式迁都之后,在新大殿上接受百官朝拜的时候。
在这个主要官员都在场的情况下,直接宣布传位的事情。
与此同时,他本人直接没半岛乾清宫去住,直接和太上皇一起住行宫了。
文华殿和武英殿更是根本都没有进去看。
朱简炎可能是考虑,迁都本来就是朱靖垣要求的,这个应天新城也是朱靖垣规划的。
所以他自己干脆就不去占用新宫殿了,直接让儿子朱靖垣当第一代住进来的皇帝。
朱靖垣心怀感慨的起身,再次向自己的爷爷和父亲行礼道别:
“谢皇爷爷,谢父皇……”
朱靖垣在爷爷和父亲的注视下,离开太了上太皇的寝宫,返回宫殿核心区的乾清宫。
第二次来到这个皇帝寝宫,朱靖垣的心情与上次截然不同。
上次来的时候,是带着给父亲看房子的心态,现在这里就变成自己的房子了。
就算以后可能会到行宫去,但是继承皇位之后的前几年,自己肯定要长期住在乾清宫。
要在这个正式的皇帝寝宫,养出皇帝的心态和习惯。
把天下最尊贵的地方当成家。
同时也完全掌控了朝堂上下,宫廷内外的秩序之后,再考虑去别的地方住。
朱靖垣在大堂里面停了几秒,坐在自己的桌子前拿起了电话。
乾清宫的电话,是全天下最优先的。
拨过去之后马上就有接线员接听,马上按照朱靖垣的要求接到朱靖垣家里。
朱靖垣现在的住所,在应天府新城区的东南部,专门给近支宗室建设的庄园区里面。
朱靖垣找到后宫实际上的大管家王雅,告诉他自己父皇已经传位于自己了。
让她可以带自己的女人和孩子们进宫来了。
宫里面的设施都是齐全的,人直接进来住就行了。
家里日常用的东西,有什么想要继续用的,让可以让仆人给送进来。
一般的东西就留在那边就行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