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九章 路线选择-《大明1805》


    第(2/3)页

    西鲜卑公国成立,划归大明所有之后,铁路线仍然继续运作了好几年。

    主要是从露西亚向鲜卑公国输送“明化分子”,从鲜卑公国向露西亚本土输送“大露西亚分子”。

    当然,这都是官方事务,民间交通已经完全停止了,只是铁路没有截断。

    与此同时,这条铁路的东端,在鲜卑公国成立之后,理所当然的与大明路网连接了。

    北方战争之后,露西亚与大明保持了一百多年的持续和平,露西亚的工业化完全照搬了大明的方案,甚至于在铁路上也采用了相同的标准。

    朱靖垣前世,世界各国的火车轨道宽度是不完全相同的。

    不过超过一半的国家所用的轨道宽度,都是英国人留下的“四英尺八英寸半”的标准,也就是1435毫米,被称之为“标准轨距”。

    超过这个标准被称为“宽轨”,低于这个标准的就是“窄轨”

    这个世界的“标准轨距”,就是大明世祖皇帝确定的了,是按照公制直接选的一米半的宽度,也就是1500毫米的整数。

    在世界大战开始之后,英国人试图发动反明同盟各国,共同修改铁路轨距。

    进而避免自己建设的铁路被大明人使用。

    但由于改造的成本巨大,在防止大明人使用自己的铁路之前,自己首先就没办法用了。

    再加上大战很快就进入了相持消耗状态,双方都没有占领对方的大面积的土地,当然也就没有机会大规模的利用对方的铁路了。

    以至于就算是最前沿的露西亚人,最终也没有精力去修改铁路轨距了。

    所以现在将各国铁路连接起来的难度是非常低的。

    特别是现在的大明和露西亚,已经事实上通过鲜卑公国的土地完成了路网连接。

    现在要做的就是官方接受并将路网向对方开放。

    另外一条南线走哈萨克公国,经西域穿过河西走廊,从中原地区抵达江南地区。

    在沿途的伊犁、西安、松江府三地,划出区域设立自由贸易区。

    这一条路线的绝大部分铁路,都是原有的大明铁路了。

    哈萨克汗国正式加入大明成为藩国之后,大明就将哈萨克东部修建的铁路向西延伸。

    并且在乌拉尔地区与鲜卑公国的铁路西边界连接起来。

    这样南北两条线,到了露西亚境内后,就合并成一条了。

    大明总共选择了五个城市,设立了五个自由贸易区,比谈判要求还要多一个。

    而且将铁路线完全贯穿了大明本土,分别穿过了大明的顺天府和应天府这两个国度,延伸到了南北方最重要的两个海港。

    允许泰西人乘坐铁路跨过整个神欧大陆,然后在松江或者天津乘船绕回泰西本土。

    虽然这个实际需求可能很小,但却给了人充分的想象空间。

    这是大明主动对其他国家展现自己的诚意。

    露西亚也理所当然的选择了自己原有的东方铁路的西半段,与鲜卑公国铁路本来就连接的那条原有铁路线。

    铁路穿过乌拉尔地区,抵达到莫斯科,并且一路延伸到波罗的海沿岸的里加。

    选择了乌拉尔山脚下的奥伦堡,伏尔加河畔的辛比尔斯克,莫斯科旁边的弗拉基米尔,波罗的海沿岸的里加港。

    大明没有把自由贸易区放在首都,而是放在了旁边的海港城市。

    露西亚也同样没有选择首都莫斯科,同样在莫斯科旁边选了一个城市,又选了一个海港。

    按照大明的要求,露西亚选择三个城市设立自由贸易区就足够了。

    不过大明主动多加了一个,露西亚人也有样学样的多加了一个。

    但是有点鸡贼的选了乌拉尔山脚下的奥伦堡。

    这个城市已经确定属于大明和露西亚的边界自由贸易区了。

    属实就是凑了个自己也多拿了一个贸易区的数。

    与此同时,露西亚选择了更北方的里加,而没有选择南方的明斯克和画沙,也是把更多的大陆桥铁路线推到了普鲁士境内。

    因为里加非常靠近普鲁士的领土最东端的柯尼斯堡。

    所以普鲁士也接受这样的建议,铁路线直接从柯尼斯堡与露西亚连接。

    向西南延伸到柏林,最终延伸到莱茵河上的科隆。

    普鲁士人比较实诚,直接选择了柯尼斯堡、波茨坦、科隆三个城市设立自由贸易区。

    波茨坦也在柏林旁边,也就是原本历史上发布波茨坦公告的地方。

    普鲁士人还表示,如果后续荷兰人也加入协议,可以把路线改到更北方的威廉港,用威廉港替换南方内陆的科隆,好让路线穿过荷兰全境。

    法国人的路线选择更加直接,是从普鲁士边境开始,理所当然的通往首都巴黎,然后延伸到向西南方波尔多城。

    法国人只选了两个城市自由贸易区,但是直接选择了巴黎,再加上一个南方的波尔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