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伯文,所言倒是也有些道理。” 他有什么道理他,全是歪理。 戏志才心里没好气的嘟囔了一句。 从他进来到现在,不过半柱香时间,商讨讲究一个循序渐进。 方可在等同于博弈的辩驳之中,让计策更加完善。 可这小子,一股脑说了这么多,让人不知从何反驳起。 戏志才心中愤懑,不过若是攻徐之役,能得到仁义之名,加上陶谦年事已高…… 或许的确有奇效。 “文若,”曹操立起身来,朗声而言,他这等语气,几乎已经是心中有了决断,所以在场之人也无不正色,面向曹操而站立。 荀彧更是直接走到正前来,拱手执礼而拜。 曹操沉声道:“拟檄文广发,大军速攻小沛,而后粮草并进,速速推近,每下一城,不可劫掠百姓,需开仓放粮,收拢流民。” “向徐州百姓保证,徐州子民,便是我大汉子民,绝不会迁怒于他们,而我之仇怨,只在陶谦一人。” “仁政推行于徐州境内,军势又当如烈火,便可在数月之内得建功,恩威并施,方可让徐州军民臣服,让陶谦胆寒。” 戏志才和徐臻顿时对视了一眼,相视一愣。 这,速攻而仁义相待。 如此方是最佳策略。 这样既不会浪费了这等哀兵之怒火,也不会让徐州百姓因为恐惧而团结一心。 徐臻顿时想通了,不愧是善于用兵的征西曹,自己不过是因为知晓未来,所以发言。 想要让曹操规避一下他这一生最大的黑点,也就是徐州屠城之乱。 让曹操在日后许多人的眼中,都蒙上了一层抹不去的暴戾阴影。 没想到,意见提上去之后,会产生奇效。 不过想来也是,这在座的几乎都是有能之士,头脑自然不会简单。 大多是青史留名者,当然会变通,若是曹操完全按照自己的计策却没有任何改变,那才该担忧。 “主公英明,”徐臻顿时抱拳鞠躬。 商议,就此结束。 荀彧快速离去,到衙署正堂去召集人手,撰写檄文,这檄文上须写满陶谦之罪行,让兖州军民师出有名。 所以字斟句酌,千万不可麻痹大意,估计也是要花费一夜时间。 而戏志才同样也是匆匆离去,他要立刻到军中与诸多将军一同,将军令告知各营,部署行军之先后。 这个时候,曹操才算是稍稍有安定下来的闲适时间。 他自泰山郡边境接了父亲回来之后,到现在为止一直没有和徐臻好好谈过。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