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重返课堂-《皇子不争嫡》


    第(2/3)页

    另外,这个时空的儒家基本理论以及经史子集的发展也刚好跟前世大差不离,论语什么的更是从春秋战国一直到汉末都跟前世的时空基本一致,她才能在衔接得不露痕迹的同时,还能抄袭前世汉末之后的诗词文章来囫囵。

    但具体到当前的功课,傅雪辰还是有一些抓瞎,论语她还懂个几篇,中庸、大学是什么?她哪里知道!

    她前世又不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只能庆幸这个时代的课本都是语文类吧,背诵课文对于记忆力还可以的她来说不是问题,阅读理解对于前世已踏出大学校门的她来说更是不难,再不行文意的解析还可以回去让傅玉辰教给她。

    六皇子被考核的内容是背诵“君子之道费而隐”并析意,统共一百多字,傅雪辰翻书找到这一段,迅速看了遍前文,默默松了口气,从前文到这一段,统共不过八百多字,给她一天时间,必定也能背下来。

    至于文意,凭借她前世十几年的语文课文言文学习水准,一遍看下来,大概也能解个七七八八,剩下的不明白不能精准把握的部分,找个机会请教先生便是,这个时代的先生贯彻着孔圣人有教无类的思想和德操,传道受业解惑基本上都非常有耐心,完全不必担心他们藏私。

    感受着这个时空的教学方式,傅雪辰不禁摇了摇头,不知道后世的高中生大学生真的来到了这个时空的课堂,会不会震惊意外于当前功课其实异常简单,产生出“我上我也行”、“原来我这么聪明”之类的感觉。

    没有外语、没有历史地理政治,更没有数理化生,就只有全文言文的语文,十几门功课变为一门,谁来会不开心,大喊简单?

    别的且不说,就六皇子正在学习的《中庸》,全文三千五百多字,还不如某些网络小说其中一章字数多,而老师的要求,只不过是能够全文熟练背诵,全文意思吃透,能够发散思维把段落解析发展成一篇论文而已,这里的儒生等于从小到大一辈子只学语文课,可不就有许多人能够对四书五经倒背如流了嘛!

    纪师傅的教学方式非常灵活简便,让叫上去的学生先背诵自己学到的最新内容,然后析意,有错误就当场被指出、修正,重复学习,再罚重新背诵、抄书或抄字n遍。若抽查之下应对无误,才会继续下一段文字的教学,由先生先给断句朗读一遍,然后初步析意,再叫回去背诵,如此反复。

    断句,就是给一篇文章标上简单的逗号和句号,这是学堂里先生们之于学生的重要作用之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