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萧遥一鞭子抽出去,将这捧雪抽碎了,上前来,站在府门口居高临下地看向门口的老百姓:“我将军府世代镇守北地,虽说主要是受皇命之故,可也的确曾保你们无忧,今日,你们便是如此回报我们的?” 马上有人叫道:“那是从前。” 萧遥看向那个人:“那么,你从前受了人恩惠,时间过了,便可以不算数了?” 有些人听了这话,脸上露出羞愧之色。 可还是有人坚持说道:“我管不了那么多了,天寒地冻的,北戎却直逼京师了。我们跑不掉,只能死在这里。这都是你们将军府害的!” 萧遥沉下俏脸,看向两旁的护卫:“若再有人撞门或是砸东西到门上,只管动手,出了什么事,我一力承担!” “是!”护卫异口同声地叫起来,声音响亮,正气十足,让一些只是跟风过来的人忙遮住脸转身离开了。 次日的上午,萧遥正跟老太君在府上等消息,勤国公府悄悄派人来传话,说朝廷很多官员认为北边战败的主要根源是将军府,又有民愤,所以要求将军府的男丁往北抵御北戎赎罪和安抚民愤,皇帝下午会宣召将军府一些人入宫。 萧遥和老太君相视一眼,都知道,她们一直苦等的大祸,或者说机会,终于来了。 午时刚过,太监来传皇帝口谕,宣召将军府老太君、萧煦、萧照并萧大姑娘入宫觐见。 原主娘、二婶并几个嫂子脸上都露出惊慌之色,忐忑不安地道:“怎么办?皇上是不是听信谗言,要拿我们将军府治罪了?” 萧遥安慰她们:“别急,皇上英明神武,不会听信谗言的。”又怕她们在府上胡思乱想,便道,“我之前托你们给我准备的东西可都准备好了?若没有,马上制作。我们将军府能不能挺过这一次,就看你们了。” 说完见太监开始催了,便扶着老太君带着萧煦、萧照进宫。 在马车上,萧遥低声问萧煦和萧照:“我之前交代你们的,你们都记牢了?” 萧煦皱着眉头,露出不认同之色:“姐姐,你是女子,不该由你上战场的,我和照儿虽然没学过武功,可是,我们可以上了战场再学的。” 萧照马上点头附和:“我们是府上的男丁,遇到事情不仅毫无办法,还要推你出去,这还是男人么?” 萧遥道:“你们忘了,前阵子你们被山匪劫掠,是我救了你们么?我虽然是女子,可是,武功和行军方面的才能,都比你们强。除此之外,你们是男丁,也该留在府里支应门户,不然满府女眷,遇到事情了,由谁出头?” 说完见萧煦和萧照还要再说,便道:“不许多说,就按照我原先说的来。不然,我们说法不同,皇上怪罪下来,我们家可就绝无翻身的可能了。” 萧煦和萧照听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终还是点了头。 皇帝是在小议事厅召见萧遥四人的,他身边,位列着朝廷正三品及以上的朝廷命官。 萧遥五人向皇帝行礼。 皇帝微微起身,伸手做虚扶状:“老太君不必如此多礼,来人,赐座——” 赐了老太君坐下,皇帝看向王丞相。 王丞相上前对老太君说道:“北边被北戎连下两城,外头民怨沸腾,都认为是将军府之故,两位萧将军也的确曾做过贪功冒进之举,因此,我们需要给老百姓一个交代。” 老太君微微抬了抬眼睑,看向王丞相:“王丞相不妨说得直白些。” 王丞相听了老太君这样不冷不热的一句话,脸上不见丝毫怒色,继续温言道: “如今朝廷已经选出领兵的将领,即将出征。将军府类世出将帅之才,萧七公子和萧八公子想必不愿堕了祖上威名。这次,不如就由萧七公子和萧八公子跟随大军一同北上御敌罢?” 老太君听了,站起来,向皇帝行礼: “皇上有命,将军府不敢不从。只是,我这两个孙儿,从小读书,未曾习过武,也从未读过兵书,连纸上谈兵都算不上。反是老身,十多年前曾领军,运气也算不错,略有建树。此番,不如由老身出征,保卫我大兴朝?” 皇上连忙说道:“如何能让老太君出征?”当年他能成功继位,老太君也算出了大力气的,此番听到老太君提起,他心里更过意不去了。 王丞相道:“萧七公子和萧八公子虽说不懂行军之事,但进入军营中跟着学,理应很快上手。” 老太君看向他,沉声道:“苏不为与武安彦两位是多年的老将了,打了半辈子的仗,可这次仍然大败,累得城破,百姓流离失所,王丞相又如何肯定,我这两个什么也不懂的孙儿,在战场上能有所建树呢?” 苏不为正是王丞相一派的,老太君这样一问,王丞相被打脸,一时没话反驳。 许尚书出列道:“因为萧家两位公子,出身将军府啊。将军府善用军,天下皆知。” 老太君道:“许尚书有所不知,我将军府并非天生善用军,而是从小教育所致。煦儿和照儿的几个哥哥都从小习用兵之道,所以懂行军打仗,可煦儿和照儿不同,我将军府想着,为府上留下两滴血脉,故不教他们用兵,只教读书。” 她说到这里看向萧遥,脸上露出几分欣慰之色:“倒是我这长孙女,从小性子刚强,不比男子差,因此她父亲与我,皆教过她用兵之道。若要派将军府的人北上抵御外敌,我这长孙女儿也很适合。” 众人皆哗然。 他们想过,老太君有千种借口万种提议,都没想过,她会提议让萧遥出征! 萧大姑娘一介女流——好吧,也算能打,打得许尚书的嫡长孙、静国公府世子和平阳侯府世子嗷嗷叫,可是,这个打,跟战场上的压根不是一回事啊! 许尚书马上反驳,王丞相等纷纷附和。 老太君道:“道理老身已说过。若诸位实在要我两个孙儿出战,为了对得住皇上和天下黎民百姓的信任,老身少不得也要跟着一起出战,督促两个孙儿了。” 王丞相和许尚书等企图反驳,可老太君却始终不肯改口,又有皇帝因为感激和愧疚略略偏帮老太君,群臣毫无办法。 他们也知道,不能让老太君出征的。 因为,若真由老太君一个满头银丝的老媪出战,他们在后世,铁定遗臭万年的! 可是,他们也不想让萧遥出征,他们只想让萧煦和萧照去。 这时许尚书看向萧遥:“老太君说萧大姑娘懂用兵之道,那么,萧大姑娘可曾领过军?”他希望通过证明萧遥不行来达到拒绝让萧遥出战的目的。 萧遥不出战,就只能萧煦和萧照出战,到时再找个借口,不让老太君出战就是了。 萧遥道:“实不相瞒,也不算有领军经验。不过,前阵子,因黄泥山土匪劫掠我两个弟弟,我曾领着护院,将黄泥山土匪一网打尽!此事,京兆尹杜大人一清二楚。” 户部尚书马上喝道:“这绝不可能!” 许尚书也表示不信。 于是京兆尹杜大人被请了进来。 杜大人知道是问什么事的,不敢怠慢,直接拿了当时记录的宗卷前来——上头大佬打架,他哪边都不敢站,只能照实说。 看了记录和档案,户部尚书和王丞相等一众大佬全都惊住了。 作为京中大佬,他们也是知道黄泥山的土匪的,虽然不算多厉害,但多年派小规模人去围剿都没成功,也能证明这是个顽疾,可萧大姑娘,一介女流之身,居然能将这批土匪一网打尽! 这实在太不可思议了! 这时跟将军府交好的礼部尚书出列赞道:“没想到,萧大姑娘还有将帅之才,将军府不愧是世代出将帅之才的地方啊!” 皇帝看了老太君一眼,一锤定音:“既然非要将军府出一人,萧大姑娘又的确有用军之能,这次,便由萧大姑娘跟随大部队北上抵御外敌吧。” 许尚书连忙反对:“皇上,萧大姑娘今年才及笄,如此稚龄,又是女儿身,却去上战场,只怕传出去,要被天下人嗤笑朝中无人,便是后世,也要嗤笑我等。” 萧遥这时沉声道:“皇上,民女有话要说。” 皇帝看向萧遥,声音温柔地道:“你有什么话,只管说。” 他也知道,萧遥不适合出征上战场,可是她比老太君适合一点,所以只能牺牲她。 如此年轻美丽的小姑娘,却要被牺牲掉,他于心不忍,因此说话,便下意识变得温和起来。 萧遥看了许尚书一眼,道:“许尚书不想让我出战,不过是怕后世嘲笑满朝文武,靠一女儿保家卫国。这事,传出去的确不好听。可是,民女以为,有办法让世人改变看法。” 皇帝感兴趣地问道:“是什么办法?” 让萧遥出战他自己面子上过不去,可是跟让老太君出战相比,萧遥出战,又算不得什么了。 所以,只能让萧遥上。 但是如果有办法,让萧遥出征不被人唾骂,对他来说,绝对是好事。 萧遥道:“民女曾领着人歼灭过黄泥山土匪,也算有点小功,又是将军府出身,对外就说,民女是将军府培养的女将,欲仿效我祖母当年,也是向与太|祖并肩作战的圣武皇后学习,如此前提下,皇上再给民女封个一官半职,这便不大难听了。” 她说到看了一眼王丞相等人,继续道,“在名声不大难听的情况下,再派一名皇子,以及让百官家皆委派一名才俊一同北上,这传到后世,岂不是万众一心保卫大兴朝、同击北戎么?这名声,再好听不过了!” 卧槽卧槽—— 许尚书、王丞相等人顿时在心里骂娘,恨不得将这些话塞回萧遥的嘴里。 这疯丫头,是要将所有人拉下水啊! /32/32923/11310972.html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