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宝船的震撼-《大明:殖民全球,打造海上日不落》


    第(2/3)页

    可眼前这船,撑死了50米左右长,10多米宽呀,排水量刘一峰不会计算,但估计也就一两千吨吧。

    这是在海里泡久了缩水了?

    “李鸿基,宝船都是这么大的嘛?”

    “不是,我见过更大的。”

    刘一峰松了口气,看来自己面前这艘只是比较小而已:“那更大有多大?”

    “比这艘大一圈吧。”

    众人整齐划一的吸了口凉气,特别是那些没见过世面的女真人和朝鲜人。但刘一峰却愣愣的看着李鸿基,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话。

    大一圈?

    那也没大多少呀,大十圈也没到后世公众号说的那种大小呀。

    其实问题就出在这里了,毕竟后世公众号的文章在专业性上往往以不靠谱著称。

    纯木式结构,根本不可能出现满载排水量超过6000吨的舰船,即便是能制造核动力航母的后世的科技也做不到。

    19世纪欧洲的那些超过5000吨排水量的风帆战舰,也不再是纯木制结构了,很多关键部位已经使用了钢铁零件了。

    而且19世纪的那些5000吨以上的风帆战舰,也配备了蒸汽发动机了,因为真的太笨重了,风帆动力根本无法带动整条船。即便配了蒸汽发动机,那些船速度也慢如蜗牛,基本都是彰显国力的面子工程。

    会出现郑和宝船那么庞大的数据,只能是明朝时各个部门使用的计量单位不同导致的。具体原因因为清朝毁灭了太多明朝的文献,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

    而且记录历史的文官不懂技术写下了嘀笑皆非的数据这种事,即便是现代社会的世界各国,也是时常发生的。

    从科学的角度上讲,郑和下西洋时的明朝生产力,制造长70米左右,宽20多米,排水量2000-4000吨的宝船,就差不多是极限了。

    如果配上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钢质零件,主要材质为木制,关键部位辅以钢质零件,超过5000吨也是能做到的,再大基本没可能了。

    郑和下西洋时期,世界其他国家的生产力,能造一艘宝船一半排水量的舰船,就算得上是世界上的强国了。历史上记载的欧罗巴出现上千吨的舰船,已经是15世纪末了,而郑和下西洋是15世纪初的事。

    与登船后兴奋的众人不同,刘一峰有些意兴阑珊。就好像自己暗恋了很久的一个超级大美女网友,终于能线下奔现了却发现对方只是一个有些清秀的女孩子,线上的图都是改图改出来的一样。

    不过这艘宝船对其他人而言就真的是超级大美女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