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行了,你去吧,我再好好想一想。” 杨榆走后,杨军闭着眼睛躺在那里想事。 他在想着,怎么能让轧钢厂名正言顺的姓杨。 当下计划经济受到市场经济冲击,很多企业已经不能适应当下市场的需求,原先老牌子的国企都面临着改革的风险,他们要么在改革中求活,要么在循规守旧中灭亡,现在很多企业都面临着破产重组的问题。 轧钢厂也不例外,在同一订单越来越少的情况下,企业没有订单就没有收入来源,没有收入来源,就会陷入生存危机,没钱就只能借钱,可是借来的钱根本不够偿还利息,就这样,企业经营就陷入了死循环。 久而久之,企业就破产了。 虽然,目前轧钢厂还没到那一步,但是,在杨老四一通瞎搞的下,轧钢厂正一步步走向破产的深渊,要是再不出手整治,恐怕离破产就不远了。 不过,杨军对此事并不着急,他要等邓发那边调查报告以及轧钢厂经营情况整体评价出来再说。 “老杨,吃饭了。” 正当杨军沉思的时候,伊秋水出现在他身边。 看到伊秋水的时候,杨军眼前一黑。 “我说秋水啊,生产队的驴也没这么使的吧?” 伊秋水闻言,脸蛋一红。 轻轻地捶了他一下,娇羞道:“胡说啥,这次是真吃饭。” 杨军闻言,抬腕看了看时间,现在下午五点半了,已经到了吃晚饭的时间。 他不好意思的冲伊秋水笑笑,然后起身回家。 “嘿嘿,我以为你又要请我吃海鲜呢。” “你想的美,从今天开始,我要天天看着你,除了家里的饭菜,不许你去外面吃。”伊秋水道。 杨军闻言,一副生无可恋的样子。 “你怎么可以这样,家里不管饱,还不让我出去吃。” “胡说,谁不让你吃饱了,是你自己吃不动了好不?” …… 第二天,杨军破天荒的去了单位。 一到单位,他就让秘书把邓发叫来。 不到一个小时,邓发就来了。 一阵寒暄过后,杨军就开始进入整体了。 “邓处长,改革小组进入轧钢厂已经半个月了,现在轧钢厂是什么情况?”杨军问道。 一说到这儿,邓发就气得要命。 “大领导,轧钢厂的情况不容乐观啊。” “哦?具体说说。” 邓发从随身携带的皮包中掏出一份报告。 “厂子从三年前就开始出现亏损,一直到现在,厂子前些年赚的钱全都倒贴里面,现在已经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我们核算了一下,现在厂子还欠了三千多万的外债,哎……” 杨军闻言,沉吟了一下。 “有没有查清导致现在这种状况的原因?” 杨军听了之后,虽然有所准备,但是听了之后还是大吃一惊。 他没有想到杨榆这么能做,把他打下的偌大的家底败光,还竟然欠了三千多万的外债。 要知道,现在才八十年代,三千万的外债已经不是小数目了,要是搁后世的话,相当于欠了几百亿。 杨军听了之后,也是心惊肉跳。 不禁为大胆的杨榆担心,这么多的外债已经够追责了,要不是有他罩着,估计她早就蹲篱笆了。 “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很多,我总结了几点,其中最主要的有两点。” 邓发看着资料,道:“第一,就是咱们的产品单一,没有创新,跟不上当下的主流市场,以至于厂子接不到订单……” “第二,就是厂子管理层不作为,厂干部队伍冗杂,车间管理混乱,以至于不能完全发挥资源优势……” “第三,就是机制问题……” 听着邓发总结问题,杨军陷入了沉思。 这个邓发是个干实事的人,有想法,又有能力,关键是有一个想干事的决心。 不过,整个人锋芒太露,以至于到哪儿都不受待见,所以,快五十岁的人了才是个处级干部。 “说了这么多,有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 见他还想说下去,杨军用手敲了敲桌子。 “钱。” 邓发肃容道:“我希望上面能拨一笔经费,只要有钱,我就能把厂子盘活。” “哦,光靠钱就能解决问题?”杨军道。 “当然不能。” 邓发停顿了一下,接着道:“除了钱,还要扶持政策,还有就是厂子里现在的经营模式也要改变,要是不能改变当下经营模式,再多的钱都救不活轧钢厂。” 杨军沉吟了一下,道:“这几年,轧钢厂非得没上交盈利利润,反而往里搭了近五千万的补贴资金,再想要一笔经费恐怕……很难。” “你也理解上面的难处,到处都是用钱的地方,现在全国的企业,70%都在亏损,拆东墙补西墙的事没少干,像轧钢厂这样情况的不在少数,现在上面已经没钱了,恐怕拨不了经费了。” “那……”邓发着急道:“大领导,你一定要想想办法啊,要是没经费,轧钢厂恐怕就……” “您再想想办法吧,那可是关系到数十万职工的生计,您无论如何也要想想办法。” “实在不行,拨一千万经费也行,剩下的我再想想其他办法。” 看到邓发苦苦哀求,这一刻,杨军有些心软了。 但是他知道,即使没有杨榆瞎搞,轧钢厂早晚也是要黄的。 在大环境下,轧钢厂破产是避免不了的。 与其晚点破产,还不如早点破产。 轧钢厂早点破产重组,说不定还能挽回点损失。 这是一个过度的年代,这这个年代中,不知有多少企业破产,不知有多少职工下岗,试问一下,从那个年代走来的企业,有哪一个没经过几次破产重组的? 但是一想到轧钢厂落到别人手里,杨军就感到心疼。 要知道,他对于轧钢厂投入太多的感情。 与其便宜了别人,还不如趁早收归己有。 “我可以跟上面打招呼,但是具体的能不能拨下来经费,我也不敢保证。” 杨军道:“我劝你还是要做两手打算,一方面申请拨款,另一方面……” 杨军没有说下去,他相信邓发知道他要说什么。 邓发闻言,也是面如死灰。 杨军都这么说了,他就知道经费是不可能拨下来的了。 如果没有经费,轧钢厂最多只能撑半年的时间。 半年过后,恐怕就不是欠下三千多万的外债了。 “哎,我知道了,大领导。” 邓发道:“这几天我再想想其他的办法吧。” 邓发之所以这么用心,一是他确实想干点实事,另外就是他的工作关系转入轧钢厂,要是轧钢厂没了的话,他的工作也就没了。 所以,于公于私,他都会尽力挽救轧钢厂的。 送走邓发后,杨军就开始办公。 好长时间没来,手里压了大把的工作。 他耐下心来,处理手头的工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