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那好吧,明天太仓促,后天吧,我后天一早就带珍珠上来找你们。” 陈天华爽朗回答道。 他听了心里也是十分高兴,这世道有个可靠的熟人引荐,买卖双方都有了基本信任,价格就不至于离谱。 “好好…这太好了。”陈琪美高兴地差点蹦跳起来,这是一举两得的美事。 一方面帮助天华卖掉珍珠换得银钱,让他能从容还债务;另一方面也给二叔揽得一桩奇世珠宝生意,岂不美哉。 “哎呀,时间快到十二点了,鹤卿先生和倩华他们应该在食堂小厢房等着呢。”刘玉芳掏出一款金壳嵌珍珠扇形怀表,瞧上一眼惊呼道。 “那咱们快走吧。”陈琪美把鸡血红珍珠重新用绒布包裹好,揣入衣兜里。 陈天华跟上他们往镜明学堂的食堂走去。 镜明学堂的食堂跟后世的职工食堂很相似,这里中午就餐的师生较多,晚上可能少点。 但学堂这里有不少的住校生。 这里除了本市,稍微远点的镇,十几二十里路程,在时下连自行车都没的时代,算是远途的了。 能进这所中西学堂读书,家境非富即贵,因为学杂费肯定不会低,而且门槛也高。 这里的教师待遇还是挺高的,听刘玉芳说分成若干等级,月薪在60-150大洋之间,英语教学都是请的洋教,也有不少东洋人在这里教授自然和数学等。 督办算是个官职,八品衙,月俸180大洋,折算成白银俸米等,相当于县太爷的月俸了。 清末,社会各界上至朝廷、下至各府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但最怎么重视,清末时期的教育只是属于精英教育,培养的是极少数达官贵人家里的子弟,普通老百姓没能力,也没资格上这种中西学堂。 充其量就是私塾,属于扫盲阶段,对于科学技术方面,就没法教授。 微微秋风路过走廊,让渐近枯黄的枝叶稍微颤了颤,让院里走动的人们,都感到深秋的寒意已经来临。 当陈天华跟随刘玉芳和陈琪美俩人,到达食堂厢房雅座时,里面只有李淑贞一人在。 “哎倩华,怎么就你一个人,鹤卿先生呢?”刘玉芳问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