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杨叔常年在外出差,这次是因为要领养郎华的缘故,才放下手头的生意回来了沙市。按照他的行程安排,还会在家呆一个月陪伴家人。 相较于杨本生的耿直沉稳,养母李丽萍脾性柔和温吞,现于沙市人民医院外科担任主任医师。他们夫妇二人幼年便相识,虽结婚多年后未有子嗣,感情却没有因此没有产生裂隙。是在今年初,他们才下定了来沙市孤儿院领养一个孩子的决心。 郎华仰躺在床上,头脑中整理着已经获得的信息。 在情况不明的当下,任何用纸笔做下的记录都存在暴露的风险。 而他担不起任何风险。 一阵困倦袭来,少年缓缓睡去了。 毕竟昨夜的一番手脚也耗费了他不少体力。 即便是郎华,想要逼迫那帮孤儿们放弃领养资格,也不是那么容易啊。 为了逃出那个魔窟,这么好的机会,又有谁会是傻子呢? 权当活动了一番筋骨吧。 —— 指尖娴熟地敲击在键盘上,伴随着最后一个回车而宣布告一段落。郎华点击发送,活动了一下酸胀地手指。 “第一百篇了啊。是不是该找些旁人来做啊?工作量有些大了。” 距离郎华来到新家已经过去了两个月。 在郎华有意地透露出对其他小孩拥有电脑的艳羡后,很轻易地获得了眼前的笔记本电脑,是杨叔早年淘汰下来的机型。 郎华之后便新建了账号“天狼”,并着手编辑了许多帖子,准备传送至各大网站论坛。 但和上次不同,他这回去除了所有有关末世真相的言语,着重于灾后求生、储备预防和防身术法的整理讨论,基本都是实用的求生技巧和预警呼吁。 郎华不再执着于真相披露了,在上次的失败和打击后他清醒了许多。但他还是决定要做,他只希望这样能为人类留下更多火种。 末世中的每个人都会是最重要的资源。 而且随着灾变进程加深,人口的重要性只会越来越显著。 人类种族会在上一次输的那么惨,拥有包括人手短缺、措手不及等诸多原因。 这正是郎华深思熟虑后,决定首先着手改善的方面。 不过对于预言贴,他需要更多的数量。不是上百篇,而是上万、十万、百万。 只有这样的数量基数作为冲击,或许才能稍稍掀起居安思危的浪潮。 而这也将是郎华未来一年中的主要工作之一。 自21世纪初开始,影视中的末日灾变类题材经历了从风行一时到逐步平民化,再到淡出人们的视野。在初期它的确曾起到过警醒作用,但后来却被证明是杞人忧天。 我们向来能用科学去拆解诠释很多事情,但那要以在我们的认知范畴内为前提。 即便人们自认为已经对此类天灾人祸足够警惕了,当它真真切切的发生在身边、在眼前后,人们的应对和反应却仍是举止无措。 郎华记得很清楚,灾变头一年的非战斗减员比之后十三年加起来的都要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