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将军的抉择-《抗日之血色獠牙》
第(3/3)页
邵飞叹了口气实为无奈,血肉之躯如何去抵挡钢铁利舰。无奈之下,邵飞命令全团撤离阵地,连夜返回九江后方。
一直到清晨,雨势已停,曙光初现。多点登陆的波田支队和第106师团凭借其海、陆、空立体攻势,迅速朝纵深地带拓展延伸,扩大战果、会攻九江。
可是,在纵深区域,日军遭到层层阻击,彻底减缓了他们进攻的步伐。
然而,兵力分散、装备落后很难抵挡日军凌厉的攻势。战斗只持续了两天,日军先头部队快逼近九江城。
“司令,前线兵力太过分散很难守住。还是早下决定吧。”
司令部,参谋长已经是第三次让张发奎做出抉择,是守还是弃。
这时,一封蒋委员长的电报随之而来,电报内容叫张发奎出动第4军,死守九江,张发奎彻底被逼上了绝路。
此时,张发奎异常清醒地意识到,九江无论如何是守不住的。保存实力,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才是王道。
可没多久,陈诚又发来了一份加急电文,也是命令第2军团出动第4军死守九江。很明显,陈诚这份电文是委员长授意的。
紧急关头,摆在张发奎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孤注一掷与敌死战;要么带着残部退守第二线阵地,逐次抵抗。
与敌死战,胜算极低。即使现在能守住,可日军还会源源不断地增兵,而九江完全在敌舰炮的覆盖之下。打光了部队,九江还得丢!
权衡利弊,与其不顾一切的打光部队再丢九江,不如理性地撤至二线阵地,逐次抵抗。再这样打下去,又是一个淞沪会战死打硬拼的翻版!
张发奎在矛盾做出了抉择:弃守九江。
三日,九江告破,武汉东南水路门户打开,日军直接威胁粤汉铁路。
委员长大骂张发奎为保实力弃国家利益不顾,言辞犀利实属罕见。并撤销张发奎所有军职,立刻返回武汉。
张发奎第二次下台,可这位北伐名将为籁北会战最终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邵飞随张发奎一同返回武汉,而冈村宁次和张发奎的宿命之战已冈村的胜利告终。
然而,冈村宁次的好运也即将到头,太湖第六师团的厄运已经开始了。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