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二章 焦灼的朝鲜战场-《堡宗别闹》


    第(2/3)页

    这还是磨合了大半年的情况,否则战损会更高。

    赵牧和白庆之不敢轻举妄动了,撤退到安全距离之后,等待主力跟上,之后,双方便在安州以南的区域展开了一场针尖对麦芒的绵长战事。

    朝鲜的防线很长。

    几乎把大明三路大军突进的路线都盯住了。

    大明也是不含糊。

    直接强攻。

    虽然朝鲜的总兵力更多,但不可能把所有兵力都放在一条防线上,而大明有三十二万大军,不过受限于地形,三十二万大军也不可能一次性投放到战场。

    分兵突进、迂回穿插……

    各种战术让人眼花缭乱。

    而朝鲜早就有应对之策,强势突进的大明雄师,被朝鲜大军正面挡住,迂回穿插的大明雄师,也有朝鲜大军去阻拦,朝鲜甚至还派人来了个反穿插,利用地利去偷袭大明的粮道。

    ….

    不过并没有成功。

    韩斌虽然接到圣意,要在广安十二年打穿朝鲜,但也不会冒进,粮道关系着三十二万军的根本安全,若是粮道被切断了,三十二万大军就只能坐以待毙。

    所以安排了大量兵力保卫粮道。

    双方在安州以南那片崇山峻岭的边缘区域,打了个有来有往,战事焦灼,互有胜互,一时间大明攻破不了朝鲜的防线,朝鲜也逼不退大明一步。

    发生这样的状况,原因只有一个。

    金戈集团军没投入战场,分兵到左右两路的坦克一卫,也不敢轻易出击,原因很简单,因为要提防朝鲜那三万火器部队!

    直到现在,大明的斥候,甚至安插在朝鲜的锦衣卫密探,都没能找到那支火器部队在什么地方,仿佛人间蒸发了一样。

    但不容置疑,这三万大军肯定调派了出来,准备作为杀手锏给大明沉重的一击。

    而为了应对这三万人,金戈集团军和坦克一卫,都一直没出手。

    没有强大的火器支撑,双方的战事就是传统的冷兵器之战,受限于地形,双方投入兵力差不多的情况下,互有胜负才是最正常的战事形势。

    但一直这么僵持下去,对大明不利,毕竟士气嘛,有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说法。

    久攻不下,士气受挫,那战力会直线下降。

    对此韩斌紧急把刘永福和马文升、王越请到帅帐,加上成国公朱仪,远征大军的四巨头聚在一起研究破局之策。

    讨论来讨论去,发现还是绕不过去一个坎:朝鲜那三万火器部队在哪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