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8章 晋江文学城-《容修》


    第(2/3)页

    团队的气氛相当轻松,李导的团队一直很稳定,大家早已身经百战。

    剪辑指导:“紧张也不怕,只要像我们一样坐在那儿,问到什么不好回答的问题就保持沉默,把这种又脏又累的活儿,交给李导和顾老师就行啦。”

    “哈哈哈哈……”

    四周一片笑声,真是一支非常稳固又和谐的团队。

    大家都不介意开这种玩笑,这样的安排显然也是默认的,没有李导和顾影帝搞不定的记者。

    容修忍俊不禁,望向正在低声交谈的李里和顾劲臣。

    过了不久,工作人员过来通知,一行人走出会议室,朝小礼堂的侧门走去。

    并肩而行时,顾劲臣小指微动,碰到了容修的手指。

    “我看你的信号。”顾劲臣说。

    没头没尾的,容修却听懂了他的意思。

    这次电影入围多项提名,其中就有“最佳原创配乐奖”。

    配乐奖不是大头,好比“最佳视觉效果”等,相对来讲,都是不痛不痒的小奖项,只是给电影幕后工作者们的肯定。

    不过,即使不是重要奖项,也要考虑到记者们在话题中提及。

    主创团队一路来到双开大门外,嗡嗡的嘈杂声从半敞的门缝中传来。

    小礼堂内坐满了来自全世界的媒体记者,以及电影相关专业人士。

    主持人充满亲和力的声音,宣布新闻发布会开始,“欢迎‘生而为人真是对不起’的电影主创人员!”

    双开大门打开,李里走在最前方,带领了他的主创团队进到会场。

    四面八方都在拍照。

    咔嚓声四起。

    当顾劲臣走近了,拍照节奏加快,听到有记者呼唤着,“gu!”

    这是顾劲臣第三次参加威尼斯电影节,两次入围,一次非主竞单元。

    而这里也是李里导演生涯的崛起之地,他是往届“最佳导演”银狮奖获得者。

    此时已是电影节开幕的中后阶段,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影展映,这座新闻发布大厅每天都爆满,世界电影媒体的焦点都聚集在这里。

    主创团队登上前方的舞台。

    舞台上设置了拼接长长的长桌,一行人依序落座。

    顾劲臣和导演坐在c位。

    落座时,容修似故意往靠边挪,将摄影和剪辑老师都请到了中间,他挪了又挪,跑到了最边边坐下了。

    但那一张英俊的容貌,不可能被关注“生而为人”的记者们忽视,不少镜头都对准了那位东方音乐人。

    “咔嚓咔嚓”的快门声连绵不绝。

    大概持续了两分钟,拍照和嘈杂声才停下来。

    “gu,欢迎你再一次来到美丽的威尼斯,今年你打算攻略哪家餐厅呢?”

    主持人还没有宣布发布会环节,就有当地记者笑着打了招呼,随后就有一个接一个的问题。

    有趣的是,提问内容都与电影无关,显然李里和顾劲臣都不是陌生面孔了。

    李导身旁的翻译快速在他耳边轻声说话。

    顾劲臣手指稳定了话筒,用意大利语回应:“很遗憾,月初时患了急性阑尾炎,所以来迟了几天。医生叮嘱我要控制饮食。”

    顿了顿,影帝露出“美味离我远去”的无辜表情,难过地说:“因此,我在飞来的一路上急切,又伤心,下机后直到现在,我还不敢出门,我看到龙虾意面和大份的海鲜……正在对我招手。”

    “……哈哈哈!”

    记者们望着东方影星委屈的模样,全都欢快地笑了起来。

    尤其是提问的那位中年记者,他戴着一顶鸭嘴帽,看上去更像导演或漫画家。

    他还记得,上一次发布会,这位华人影帝在红地毯上与同龄的西方影星合影时,两人外貌看上去相差十岁不止。

    而记忆最深刻的是,在采访期间,gu在聊威尼斯美食时侃侃而谈,比入围“最佳男演员”的话题更加积极热情。

    而且,在上次采访中,顾劲臣还忍不住问了记者几个威尼斯百姓家常菜的问题。

    那种因着美食而幸福,真心喜爱并赞美的愉悦情绪,很容易就感染了当地的记者们,柏林影帝对威尼斯的喜爱溢于言表,于是那次不知怎么就变成了记者们的“答明星问”。

    根本不用主持人暖场,记者又聊起了李导的穿衣风格。

    李导是往届银狮奖获得者,这位华人导演每年九月都会来威尼斯,即使没有参展也会来参加论坛交流会,上一届是电影节的评委。

    今天李里穿着仍然放飞自我,长袖衬衫和休闲裤,衬衫上有威尼斯十八世纪礼服花纹。

    李里对威尼斯电影节来说就是“老友”,在场熟悉他的记者们都知道,李导不是不想穿正装,他穿成这样是因为实在太胖了。

    如果在片场,当演员作妖或讲不听时,就会看到一个发怒的球从某个犄角旮旯的小屋里浑身冒火地轱辘出来。

    这次新闻发布会和以往相同,官方流程,时间不长,就是在展映之前聊一聊这部电影。

    气氛在开场与记者的闲聊中炒热,整个过程轻松愉快。

    正如团队成员们所调侃,这种“脏活累活”都交给了睿智的导演和影帝——只要是关于电影的提问,两位最佳拍档全然不会被记者难倒。

    都说电影是导演的艺术,令记者们惊讶的是,顾劲臣对“导演”这门学问也有独到的见解,采访中顾劲臣帮李导翻译,两人时不时地讨论一番。

    当记者问起顾劲臣是不是对当导演也感兴趣时,顾劲臣毫不掩饰地笑道:“最近正在学习,李导是我的恩师。”

    果然如此啊,那句套路的俏皮话“不能当编剧的演员不是好导演”并不是玩笑。

    二十几分钟的提问,中规中矩,气氛活跃。

    这个流程走得非常顺利。

    李里导演悠闲地喝了一口水,显然他根本不怕“语言不通”这个问题,毕竟他的身边有顾大学霸。

    顾劲臣的翻译很有一套,让李导的回答听上去从容不迫,而且诙谐幽默。

    现场的气氛非常活跃。

    全世界公认的,威尼斯电影节最大特点就是“冒险精神”。

    评判标准为“艺术性”,当年李导放飞自我尽情发挥才华,于是拿到了银狮奖,就是因为他敢于创新,拍摄形式新颖,手法独特。

    而“生而为人”引起广泛关注,除了拍摄手法艺术大胆之外,还包括对于同志片的探讨。

    影片中控诉与批判色彩浓重,极其细腻地刻画了小人物“盛夏”短暂的一生,体现出小众群体在时代发展中桩桩件件的不和谐因素。

    “还有义无反顾的反叛精神。”顾劲臣说,“之所以喜欢这部作品,当初愿意参演,也是因为剧本严肃地审视了小众群体的精神世界,在现代社会的和谐表象下,探寻着不同层面人群的内心与文化价值。”

    顾劲臣的这段话刚说完——

    一位带着黑框眼镜的中年女记者举手。

    主持人将话筒交给了她。

    女记者神态严肃,用流畅的伦敦腔说道:“即使您说用‘义无反顾’这样的词汇来形容,也不能掩饰影片中主人公懦弱、卑微而又悲惨的一生。”

    听到这句不似提问的提问,容修眉头微微一皱。

    在此之前,容修全程伪装空气,悠闲地坐在边边,手指不经意地把玩水瓶,欣赏着影帝绰有余裕的优秀表现。

    此时,在容修的余光里,主创人员们听到女记者的一番话,也都有了反应,大家下意识紧绷肌肉,齐刷刷坐直了些。

    来了。

    每次采访或发布会都会在快结束时,整出一个比较有争议的讨论。

    同时也是嗅觉灵敏的专业人士与媒体记者们的预言,意味着这也将是影迷大众将会关注的话题。

    这位女记者坐在最前排。

    虽然没有自报家门,但从她的笔记本电脑上贴着的logo,一眼就能认出她来自于《epire》。

    电影还没有首映,能对影片有清晰评价的,除了大奖评委,就是业内高端人士。

    “是的,您说的没错,盛夏短暂一生充满了悲惨遭遇,甚至最后也是死亡悲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