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事实上,只要宋清月那儿过了,姜子正是不太会驳了她的决定的。 这事儿宋清月跟姜子正聊过。 比方说,前几日有个直隶地区过来的女孩儿叫蔡丫的。 蔡丫只认得一些字,文化程度比起李招娣来还不如。她养父是个道士,大约知道一些医药方面的知识,在他们那地方干些跳大神兼治病的活计。 按照姜子正的标准,凭这孩子的资质是进不了医学院的。 但宋清月考虑的事情却比姜子正多一层——她办学的目的,乃是要叫天下女人受益,而不是只叫京中的贵妇们受益。 那个蔡丫,连路费都是她村子里的村长召集乡亲们帮忙凑的。 那些乡亲,特别是那个村长,不一定是想着要给村里培养一个大夫,也许是想要给村里弄一个去京里念书的名额,也许是想要一个皇帝御笔亲书的牌坊,无论他们是何种想法,附近的村子里没有一个正儿八经可以看病的大夫却是不争的事实。 所以宋清月做主收了蔡丫进来,日后让她回家乡去建医馆也好,在家乡培养自己的学生也好,都是极好的事情。 至于那些想要借妇科医院的优惠政策投机取巧的人,也只能暂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姜子正听宋清月说完自己收了蔡丫的理由,站起身给她作了一揖,正色道:“大皇子妃心中高义,下官佩服!是下官浅薄了。” 宋清月笑着摆手:“好了,咱们都认识多久了,好像你头一天知道我是什么样的似的。” 姜子正心虚地摸摸鼻子,他的确今日才意识为何到大皇子妃如此受陛下和大皇子殿下的待见了。 这女子的胸怀,就是一般的读书人也鲜少能够有。 ~ 晚些时候,姜子正见过那些女孩子,表示都没问题之后,宋清月整理一下最终名单,一会跟刘尚仪一起进宫,需要亲自将名单交给皇帝。 然后皇帝要帮着写牌匾,盖上他的大印,接着就要安排人手去建牌坊,还要安排她们的家里的亲戚、未婚夫,甚至村长家的儿子进书院念书的事。 皇帝一边写着牌匾一边跟李昭吐槽:“你说说,如今朕倒也被你媳妇儿使唤起来了。” 宋清月和刘尚仪还站在边上呢。 刘尚仪听了这话,背后沁出汗来,宋清月脸皮却厚得很,站在一边撒娇道:“那不是父皇您字儿写得好,没人比得上么。阿昭哥哥也比不上父皇您这一手隶书呢!” 皇帝被哄得哈哈大笑,拿着毛笔点着宋清月道:“你这丫头,越来越会说话!什么时候叫你爹跟你多学学。” 宋清月便道:“若父皇身边尽是些马屁精,会出问题的!像我爹这样愿意实话实说的臣子可不多见了呢。” 她走过去拿起李昭盖好印章的那副字,然后转身晾到一边的檀木架子上。 皇帝再次哈哈大笑,看着李昭道:“你媳妇嘴皮子是越来越利索了。” 李昭叹道:“她也就在父皇跟前这般乖巧,这般会说话。” 李昭一副在家受了欺负的模样,又一次让皇帝笑出了声。 刘尚仪在一边瞧着,只觉得这样温馨又轻松的家庭氛围,在这森严的皇宫以及厚重的宫墙内实在少见。 大皇子在皇帝陛下跟前完全放松的状态,皇帝对儿子亦父亦友的态度,对儿媳如同对待自家小女儿那般的慈爱,一切都叫刘尚仪觉得很不真实。 刘尚仪是这宫里品级最高的女官。 在宫中三十多年,她孤高、自傲、又冷漠。 这高高的宫墙里,容不得肉长的人心。 可就在方才那一瞬,她那久不见天日的心底仿佛被照进了一束稀薄的阳光。 医学院今年度的招生在今日就宣告正是结束了。 包括姜子正的夫人邵氏和那位基本可以直接授官的邹氏在内,一共收了一百二十位学生。 医学院现在一共就姜子正和陈老姨娘两位师傅,邹氏和邵氏勉强可以当成助教。而被招进来的学生们基础有好有坏,基础最好的邹氏,完全有能力独立看诊了,基础差的比如蔡丫,好些字还认不全。 本来就够头疼的了,学生再多可就真的教不过来了。 宋清月给每个学生都做了详细的学生档案,姜子正翻着厚厚一叠学生档案发愁啊! 这要怎么教啊? 宋清月给姜子正想了个法子:“分年级,分班。就跟昭月小学一样。” “如何分年级、分班?”姜子正好奇问道。 宋清月早就在家里做好功课了,立刻从随身携带的笔记本里抽出一张表格。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