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书法之难-《大明公务员》
第(2/3)页
并不是每日的奏疏都很多的。今天似乎奏疏本来就不多,不过三四百本。其中大多都是可以循例而断的。而且翰林院拟票,朱元璋看来都可以。而且朱元璋想到什么。也能在半个时辰之内调来相应的奏疏。对比了解情况。
一天的政务,不过午时就处理得七七八八了。只压下几封奏疏。他等一会召见大臣面议。
今天一天的政务就处理完了。
这让朱元璋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在此之前,每天处理文书,从早到晚,甚至到深夜之中。还处理不完。而今不到中午,工作就差不多了。这样一来,即便是有些人日子公务繁忙,也能在天黑之前,完工。
“这就完了?”朱元璋心中暗道。他对太子等人说道:“秘书监那边,还有没有积存的奏疏。”
太子说道:“没有了。都在这里了。”
朱元璋沉吟说道:“将所有奏疏都拿来。让俺再过一遍。”
朱元璋还是不放心。
何夕等人无奈,只能看着朱元璋再将原始的奏疏再看了一遍。好在都有节略,由翰林院处理条陈。朱元璋看起来就轻松多了。花了一个时辰左右。朱元璋也没有发现什么纰漏。
朱元璋说道:“太子,你带这些奏疏下去吧。分给六部,督促他们将朕的意思落实下去。时刻来报,并赏赐翰林院诸位学士。过一段时间,俺会驾临翰林院,与诸位先生说话。”
翰林院一直是宋濂负责的。之前翰林院不过是词臣。不过如果一直让翰林院代自己票拟。宋濂权力就太重。故而秘书监这边建立起章程。翰林院那边也要有安排。
至于怎么安排,朱元璋一时间还没有想清楚。
不过,框架上大问题已经解决了。剩下的仅仅是人事的问题了。只是六部尚书,以及六部之中出来的人。朱元璋都不想用。可选的人员就不错了。
朱元璋微微有一些头疼。
人才问题从来是一个大问题。忠心且有能力的人才。什么时候都是少的。
太子说道:“儿臣明白。”
朱元璋说道:“何夕,你留下。”
何夕说道:“是。”
太子等人走了之后,朱元璋说道:“何夕,大明后来的皇帝都是这样处理政务吗?”
何夕说道:“正是。”
朱元璋说道:“怪不得能酒色财气,怪不得能炼丹修仙,怪不得能做木匠活。”
何夕说道:“陛下,臣以为陛下不当将自己困于庶务。天下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陛下思考。”
朱元璋说道:“你说得对。秘书监你就不要去了。朕这一段时间,只有一件事情想知道,我给你安排的事情,做怎么样了。”
何夕知道是那两本书的事情,说道:“陛下,时间太短了。”
朱元璋说道:“写了多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