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 天下和服-《刘备的日常》


    第(2/3)页

    “我主,少复祖爵,稻作二十载。十里楼桑,扩千里封国。孔璋可知,有民几何?”许子远不答反问。

    “众二千万也。”内外详情,陈琳为国秉笔,焉能不知。

    “若比田赋,行三十税一。兵卒几何?”许攸又问。

    “当有六十余万也。”陈琳如何能不醒悟。

    “时,国中有百余流民营。四夷举家来投者,不绝于道。并凉之人、匈奴屠各、湟中义从、八种西羌、江淮上甲、丹阳劲勇、荒洲岛夷,募为雄兵者,何其多也。”许子远言道:“故,主公立上将军,扩兵卒名籍,身证其位也。”

    “果,‘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陈琳有感而发。

    语出,《论语·子路》。本意乃指,上行下效。居高位者,自身行事端正,属下方能听从。借用此处,引为“不在其位,不谋其事”。将各校麾下,未得名籍之私兵部曲,悉编入籍。于家国天下,皆有大利。

    因私交甚笃。毋需顾忌,交浅言深。

    许子远,又剖析道:“正如国中客庸,皆需入市楼,先立券书。待工毕,庸费,转自赀库。‘同归而殊途’也。”

    言下之意。“食君之俸,担君之忧”。先前,因营中名籍不足,所投健勇,唯有诸校,以己俸私养之。恐至,死忠诸校,而不忠君。长此以往,于国不利。于是,蓟王抬升诸将品秩,为私兵正名。如此,与袍泽皆食君俸。忠于何人,一目了然。

    “子远,所言是也。”陈琳叹服如常:“可书于(日)报乎?”

    “有何不可?”许攸,举杯相邀。

    “满饮此杯。”陈琳,捧杯回敬。

    二人对饮,其乐融融。

    武帝,元鼎六年,灭南越国,置九郡。九真郡,治胥浦。并岭南入汉土,植根南州半岛。

    光武,建武初年,“九真太守任延,始教耕犁,俗化交土,风行象林,知耕以来,六百余年(至北魏时),火耨耕艺,法与华同,名‘白田’,种‘白谷’,七月火作,十月登熟;名‘赤田’,种‘赤谷’,十二月作,四月登熟,所谓‘两熟之稻’也。至于草甲萌芽,谷月代种,穜早晚,无月不秀,耕耘功重,收获利轻,熟速故也。米不外散,恒为丰国。桑蚕年八熟茧(一年八熟蚕)。《三都赋》所谓‘八蚕之绵’者矣。”

    换言之,最迟自北魏,岭南已有两熟之稻。

    时林邑国,外战不断。便因国中,多林少田。至于修路穿渠,筑堤圩田,则力有不逮。一言蔽之,徼外蛮夷,文明卑下。不足以改造山林莽泽,以适人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