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 秋色平分-《刘备的日常》


    第(2/3)页

    少帝轻轻颔:“三司可有定论。”

    今汉三法司为:廷尉、御史中丞及司隶校尉。奈何廷尉袁隗、司隶校尉袁绍,皆牵连在内。固为避嫌,皆未参与审理。问过二宫太皇,少帝遂命司空卢植,司徒崔烈,及御史中丞韩馥,同审理此案。

    兹事体大,牵连太广。实在过棘手。御史中丞韩馥,唯有赶鸭子上架,勉为其难,起身奏报:“回禀陛下,双方供称,大将军何进兴兵入宫,名为诛杀内官,实为铲除异己。黄门负隅顽抗,自顾不暇,乃至陛下及公卿,被张让劫掠出宫。今大将军何进并中常侍张让,皆已受。死无对证也。”

    各打五十大板,如此不痛不痒。董太皇焉能心甘:“又是何人攻打、焚烧永乐、云台,二处太皇居所。”

    “皆说是何府死士,奉命行事。先前皆不知。”

    董太皇冷笑:“可又是死无对证。”

    韩馥汗颜:“太皇明见。”

    累日来,宗亲贵胄,往来不断。二宫太皇,尤其董太皇,不厌其烦。心平气和想来,虽是骠骑将军董重手刃大将军何进。然董氏亦脱不了干系。更加何苗劾奏何进诏书,虽经尚书令曹节入宫秘呈,乃出张让之手。如今真伪莫辨,亦死无对证。

    若何苗当真不认,董重便师出无名。董太皇亲下缉拿大将军何进诏书,便无法理依据。如此层层逆推,本为何进与黄门之争的这场宫廷之变,反成了何、董,外戚之争。

    作为此次政变的得利一方,董太皇需加倍小心。将董氏一门撇清嫌疑,更需将自己摘除在外。

    再加何太后杀中常侍郭胜,高悬阙下,以谢天下,更明心志。天下人对大将军何进之死,更多扼腕,对诞下麟子的何太后,亦多怜惜。将心比心。民心向背。

    稍有不慎,满盘皆输。

    先前已开金口“死罪可免”的董太皇,如今却穷追猛打,欲令各方“活罪难逃”。

    原因不复杂。

    对权臣勋贵而言,除去肉体的生命,还有政治生命。一旦获罪,“遇赦不赦”。则意味着仕途的终结。从此远离朝堂,郁郁终生。

    换言之,董太皇严查涉事人等,目的不为惩戒,而为胁迫何太后:即便何苗不认领此事,亦默许之。作为交换,董太皇当不再追究何进一系,乃至何氏外戚的罪责。对涉事人等,从轻落。

    一言蔽之。谈判的关窍永远是,互相妥协,各取所需。

    故对董太皇一方而言,需赢的名正言顺。而对何太后一方而言,不可满盘皆输。

    关键是,若仅如董太皇所想,何太后能满意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