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他必须要靠自己。 细细地想了一会儿,一个计划在他脑中慢慢成形。 他找到了通过技术打败金钱的计划。 ...... 第二天一早,黄卫东派来的货车停到了农大实验楼前。 搬运工上楼,跟陈诚几人将培养液搬到车上,丁涛等人也跟着一起去工厂。 到了工厂,黄卫东亲自带着工人来接车。 “陈诚,你这个到底是什么新技术?我问王凯,他也含含糊糊地没说清楚。”黄卫东张口就问。 陈诚道:“超级脲酶微生物,在干旱环境中也能促进植物对尿素的吸收。” 超级脲酶微生物这个名词,他是可以告诉黄卫东的,因为这个名词迟早要公布出去。 但即便别人知道脲酶这个事,也只能胡乱猜测,更不可能复制他的独特技术。 实验室要培养能分泌脲酶的微生物,一代繁殖周期至少12个小时以上,而且繁殖能力和分泌脲酶的能力很低下。 与超级脲酶微生物相比,简直不值一提。 谁也不会相信能有一种超级脲酶微生物,能在一夜之间繁殖出10万升。 “黄总,整个生产工艺都是要保密的。”陈诚提醒黄卫东。 黄卫东点点头。 事到如今,他也只有硬着头皮相信陈诚了。 说实话,什么微生物技术,他从来没有接触过。他根本没想到自己一个化工企业,突然会变成一个微生物企业。 但没办法啊,钱达已经放话把他们的市场给掐断了,现在他只能寄希望于陈诚的这个技术,让他咸鱼翻身。 至于陈诚说的技术保密,他肯定会遵照执行。 他一个搞化工的,微生物一窍不通,偷来技术也搞不懂,其次他现在和陈诚是同仇敌忾,他也要保证这个技术不被钱达偷到手。 搞电焊的工人从车间里走出来,黄卫东马上安排人把培养液运进车间。 这是在原来的尿素车间单独隔出来的一个区域,工人们已经打扫得差不多了,可以开始投料生产了。 陈诚直接调用黄卫东的员工,把他们安排到秸秆粉喂料,过滤网分离和温度监控管理区域,关键的培养液投放由他们几人亲自操作。 陈诚把那一包已经胀鼓鼓的超级脲酶微生物样品投入培养容器中,灰色溶液马上在培养液中分散开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