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几人说笑了一番,陈诚把他们的名字也挂上了论文作者。 同时陈诚也给他们每人都安排了一些后续的实验,相当于把之前的研究工作补上。 论文挂空头名字是学术不端,咱正经科研人不做这事儿。 陈诚用导师张志民作为通讯作者,把论文投给了国内农业类顶尖的核心期刊《农业科技学报》。 汉西省农业大学只是二本院校,在行业内知名度不高,能在《农业科技学报》上见刊的论文,一年都没有一篇。 这也是他为什么用张志民作为通讯作者的原因。如果他一个本科生发投稿邮件到期刊社,估计主编点都不会点开邮件。 张志民虽然在业内名气不算很大,但至少上过一些其他期刊的论文。用他做通讯作者,论文被期刊主编点开,并评稿的几率才更高。 没办法,看人下菜在哪儿都一样。 陈诚本来已经做好了石沉大海的准备。但没想到的是投稿第三天就收到了录用通知,而且第五天就上了当期的电子版。 随之而来的就是不断增长的声望值。 原来剩下的600声望值,没几天就增长到了1100多。 “真有这么多人读这篇论文吗?” 带着疑惑的心情,陈诚点开了知网,查看论文情况。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他还没纸质见刊的这篇论文,已经有了二十多个引用! 引用就是一篇论文被别人作为论据、论点引用进自己的论文中,引用数量越多,说明这篇论文被人认可的程度越高。 短短几天就有这么多引用,可见这篇论文对行业科研产生了多大的影响。 这也是陈诚没过几天就收获这么多声望值的原因。 “这才是声望值的正确打开方式嘛!” 陈诚暗自窃喜,他决定以后抽时间多发表一些论文,这样声望值就会源源不断而来。 那岂不是躺着收租? =====手里有多余票票的,求一张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