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说是去江南,可是江南大得很。 “要不咱们先去淮南找师叔,若师叔尚在,咱们也好听听他的意见?”二师兄齐元建议道。 王浑蓦然半晌道:“也好,天下墨家只有我们两支,若师叔这一支尚在,我墨家可能还有完整传承……” 三人定下方向,一路朝东南方向的淮南道楚州而去。 上一代矩子收了两个徒弟。 两个徒弟虽然师出一人,但一者对墨家的机关术、匠作技巧等颇为精通,另一者则对墨家思想钻研深刻。 上一代矩子死后,大师兄承袭矩子之位,也就是学了机关术的第三十六代矩子墨枢,是王浑三人的师父。 而他们的师叔,那个精通墨家思想的,则回了老家楚州。 天灾之前,两支墨者常有书信往来,师兄妹三人也知道师叔的地址。 一路风餐露宿的赶了一个月的路,终于到了楚州境内。 此时的楚州已经渐渐恢复了一些生机。 流民得到了安置,不再有人背井离乡的乞讨。 “楚州的情况比泗州、亳州等地好多了啊。” “是啊。百姓们面有血色衣着整齐,条件的确好了很多。” “难道这里的地方官很有能力?” 三人走在街上,正在议论楚州百姓的生活状态。 突然前面出现了一对巡街的兵马。 这一对兵马一看就是出自行伍,各个目光坚毅,显然是上过战场的。 “你们三个,身上可有路引?” “有的,官爷您看。” 王浑拿出路引递给那个队长模样的人。 那小队长接过路引一看,顿时眉头紧皱。 “你们是从河南道来的?”小队长严肃的问道。 “正是。我三人是来楚州寻找同门的。” “呵呵。拿着贼兵的路引,竟然敢来楚州,未免是敌军探子,先押回去等大人发落!” 小队长一招手,士兵们一拥而上将三人擒住。 “你们干什么!” “什么贼兵,我们有路引,是信阳王治下的啊!” 三人大呼。 “狗屁的信阳王!一个贼子也敢称王!带走!”小队长冷冷的说道。 王浑三人一头雾水,怎们就突然成贼兵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