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正文卷第五百五十八章五百亿,自筹?徐老师感叹,真是有钱人啊!光爆射线,是湮灭中子、强激光射线、极限强湮灭力场以及及激发f射线的综合体。 极限强湮灭力场激发f射线,是制造出光爆射线的前提。 如果极限场力无法激发出f射线,谈光爆射线自然已经没有任何意义,所以必须要先进行实验。 极限场力激发f射线,理论上很快就通过了,就像是王浩批评何毅的说法,“我们用的是承载能量达到上限的场力。” 这和普通区域性场力完全不同。 区域性强湮灭力场之所以无法利用磁干涉的方式激发f射线,是因为理论上需求的磁场强度太高,相比来说,强湮灭力场薄层的体积很小,才能够通过磁干涉的方式产生f射线。 举个例子来说,就像是一个气球,遇到外在挤压力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变形的情况。 如果气球被挤压无法向内凹陷,而外部刚好流出一个小孔,那么橡胶薄层就会从孔洞中被挤压出去。 换做是实心的橡胶球,受到单侧的挤压也会产生形变,但要从一个小孔中穿出就太难太难了。 这是在添加一个条件--橡胶球已经高温融化。 融化的橡胶球非常不稳定,已经变成了流体的形态,四周受到强挤压力就会从留下的小孔中穿出。 此时,内部密集的能量也会跟着一起穿出,就会形成一道激射出去的流体,自然能覆盖更远的距离,同时还具有更强的威力。 当然,理论还只是理论,一切还需要实验来验证。 这个时间就不需要湮灭粒子实验组来做了,湮灭力场实验组就可以轻松完成实验。 在研究高倍率强湮灭力场的过程中,湮灭力场实验组制造了很多‘从不使用’的实验设备,从低倍率到高倍率都有,还有搭配的螺旋磁场设备。 设备都是现成的,而且是被淘汰从不使用的,即便是实验损耗几台也根本不心疼。 王浩把实验工作交给了向乾生。 为了让实验工作更加顺利,王浩还向f射线实验组调用了刘云利,让他和向乾生一起完成工作。 向乾生已经过了60岁,看起来还很壮实,但实际上,年龄的限制让他的精力大不如前,但胜在对待工作认真负责。 刘云利还不到五十岁,是湮灭力场研究的老人,也一直在f射线实验组工作,不管是对于磁场设备、湮灭力场设备都有研究,让他辅助主持实验工作再适合不过。 很快。 廖建国受到了消息。 f射线实验组也一直在忙碌,他们正准备接受新材料,并试制新的f射线设备,新设备制造的f射线强度更高,传播距离会更远。 “从理论上来说,覆盖范围超过500公里,强度会接近二十倍率。” “这种强度下,实验中也许能有新发现。” 廖建国很期待。 在担任f射线实验组负责人后,廖建国的表现只能说中规中矩,他一直都有个梦想,就是希望f射线实验组能够脱离湮灭力场实验组,或者说脱离王浩团队,并单独进行技术的研究。 简单来说,就是一切研究的内容都能独立起来。 “建立一套独属于f射线的技术体系,和湮灭力场实验组彻底分割开来,到时候,f射线的研究才能成为单独的方向。” 从理论上确实是可以的。 湮灭力场实验组制造的是区域性强湮灭力场,而f射线实验组制造的是反重力场,只是靠外层磁干涉才制造出强湮灭力场薄层。 两个技术是不同的。 问题就在于,f射线实验组使用的技术核心。都来自于湮灭力场实验组的研究成果,甚至包括底层使用的材料也是如此。 现在他们准备制造的新设备,也需要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给予材料和技术支持。 这就是郁闷的地方。 技术受制于人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他们有一些小的研究成果,却根本不被重视。 廖建国的工作成果,也是不被认可的。 很多内部人士认为,f射线实验组单独做的研究根本没意义,还批评f射线实验组的高经费支出。 高经费,砍掉就好了。 反正已经有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湮灭力场实验组,让王浩率领的两个重要机构提供f射线技术就好了。 这就是廖建国郁闷的地方。 “一定要多努力,研发出新成果!” “一定要让f射线的研究独立出来,到时候,才能成为单独的机构,而不总是被和强湮灭力场的研究联系在一起……” 廖建国不断激励自己。 这时候,他看到了王浩发来的申请,让刘云利去湮灭力场实验组工作一段时间,顿时就感觉更郁闷了。 王浩是做申请。 常规来说,廖建国是f射线组负责人,可以批复同意或者批复不同意,但他根本没有办法不同意,或者说让其他人过去。 因为,受制于人。 他们用的技术都来自王浩团队,连技术核心刘云利都来自湮灭力场实验组,怎么能不同意呢? “如果能独立出来,即便是王院士开口要人……” “当然,还是会同意。”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