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回门-《重回七七种田养娃》


    第(2/3)页

    “快,赶紧去苏家报个信儿,就说二姐姐领着女婿回门了。”

    孩子头儿嘴里含着糖,含混不清的吩咐道。

    有俩男孩一听,嗖的一下就飞奔出去,吓得苏安瑛忙喊,让他们慢点儿跑,嘴里有糖别呛着。

    “没事儿,都野惯了的。”许世彦含笑摇头。

    这年月的孩子都在外面野,成天各处疯,啥都不在乎,皮实着呢。

    夫妻二人并肩往村里走,后头跟着一群孩子,路上不时遇见几个老头老太太。

    “哎呦,这不是老许家的三小子么?今儿这是陪着媳妇回门来了?

    好家伙,还带着这老些东西呢,难怪人家都说,老许家日子过好了,真不假。”有人感慨道。

    许家祖上是闯关东来到的东北,最初在宽甸青山沟乡银矿子村石家沟住。

    石家沟顾名思义,满地都石头,这山坡铲地,那山坡都能听见动静。

    土地瘠薄,粮食产量低,穷得很。

    都说是越穷越懒,这话还真是不假,许成厚年轻的时候,不光懒,还爱赌。经常出去耍钱,十天半个月见不着人影儿。

    耍钱赢了就买一大堆好吃的可劲儿造,输了回家来就打媳妇骂孩子。

    家里穷的叮当响,连烧火的柴禾都没有,一到做饭,周桂兰就得现去后山捡柴禾,遇上雨天,烧火都犯愁。

    后来解放了,许成厚这样的人就成了人嫌狗憎的打击对象。

    要不是周桂兰的老娘出主意,让他们搬出来,估计许成厚早被抓起来了。

    五七年秋天,许成厚、周桂兰夫妻带着孩子搬到了抚松这边。

    或许是周家老太太一番敲打管了用,也可能是许成厚幡然悔悟。

    许成厚就这么改好了,踏踏实实种地干活挣工分,成功在大营立足。

    只可惜,六七、六八年的时候,许世先上蹿下跳各种嘚瑟,写公社领导的“黑材料”。

    得罪了人,处处受排挤,在大营混不下去。

    正好七零年许世德当了代课老师,在东江沿教书,一家人只能搬去东江沿生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