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回-《红崖河》
第(2/3)页
本来有了孙子的张作栋就高兴的不得了,见儿子又让他给孙子起名,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觉得有一种存在感,于是说:“他们这辈凡‘成’字。不过小名无所谓,只要叫起来实在顺流就好。”
没等张作栋说完,马二嫂便急忙的说:“那小名就叫‘成成’吧,叫起来又实在又顺流还好听。”
张作栋听了连忙说好,接着便说:“那大名就叫‘张成安’你们看怎么样?杨明春和马二嫂表示赞同,二姥姥也说这名字听起来实在。
张辉远听了觉得这名字虽然不是那么新颖,但清楚老爷子这‘安’的用意,他觉得就得叫这名字,不能拨了老爷子的用意,于是说:“这名字好,就叫张成安。”
张作栋没想到张辉远,如此痛快的认可他给起的名字,他觉得在儿子心中有一种存在感,因此心里更有着说不出的喜悦。
冬去春来,一年一度的春耕开始了,村里的三个生产队,按着协议留下三十几个人负责大田生产。针对春忙大田的生产压力,留守在家搞柳编和苇便的中年妇女,便主动的放下手里的活产加到春忙当中。
冷东加工厂和水产蔬菜批发市场以及渔港码头,也正进入紧张的施工阶段,虾圈也陆续的需要增加人员,可以说村里的劳动力基本的都派上用场。李文超说,我们的劳动力紧张是个好事,这证明我们的产能在提高,我们的收入在提高,将来我们的发展要雇用外来的劳动力。再进一步提高我们的产能增加收入。
海丰村的发展路引起了外界的关注,媒体也频频报道有关海丰村的事情,也有些人说海丰村剥夺了一大些农民的土地经营权,强迫他们离家外出打工。针对这个问题,镇上唐书记坚定的支持李文超,并说,发展是硬道理,能让老百姓致富那就是唯一的道理。
进入夏季,村上渔港和水产蔬菜批发市场相继完工,冷东加工厂也进入了生产运营,接着一个较大规模的养猪场和肉鸡场的施工即将开始。县曹书记一向对红崖镇特别关注,尤其是红崖镇的海丰村。针对海丰村的发展态势,是不是忽视土地的种植,并且也听到了一些负面的传说,于是他决定去海丰村实地考察一下。
唐二叔像往常一样吃过早饭便在厦子搞他的柳编,此时一辆吉普车来到唐二叔的大门口停下,接着曹书记下了吉普车便走院子。唐二婶见曹书记来了,便急忙从屋里出来迎接并招呼着唐二叔,唐二叔高兴的走出厦子拉着曹书记的手说:“曹书记,咱有一年多没见面了,二叔想你啊。
曹书记点点头说:“二叔,我也是想你们二老,今个是特意来看看,也是想就便了解一下村里的情况。”曹书记见唐二叔身上捆着围裙,知道是在干柳编活,于是便往厦子指指问:“二叔在干柳编活?”说着便往厦子走去。
唐二叔点点头说:“在家没有什么事,干点这活也是个乐趣。”
曹书记走进厦子,见厦子里既有农村用的老式柳编外,还有一些现在流行花篮和果盘等柳编品,于是便问唐二叔,这些柳编销路如何能挣怎么个钱。
唐二叔笑了笑说:“原来的那些老式的笸箩簸箕什么不大行了。”然后他指指编好的一些果盘和花篮说:“现在主要是给外贸干这些新颖玩意,销路没有什么问题,挣钱也行,像我这样的丢上打下一年也能弄个六七百块钱。”唐二叔说着便拿起一个马扎示意让曹书记坐下,然后又拿过一个马扎也做了下了接着说:“这村的一些上来岁数的老爷们,一大些在家干这柳编活,一大些家庭妇女在家搞苇编,这两样也使大伙增加了不少收入。”唐二叔思量一会儿又说:“我在村上干了一辈子没干出什么名堂,但有一样事干的让我心里挺满足,就是把李文超提到村上来,致使这海丰村的今天发展超出了我的想像。”
曹书记清楚,在一年多一点的时间里,这海丰村的二三产业搞得红红火火,相继搞起养殖圈蔬菜大棚,办起冷冻加工厂,渔港码头和水产蔬菜批发市场,现在又在建肉食加工厂和生猪和肉鸡饲养场,这确实是一个难得的发展势头,可这农田究竟是怎样承包下去的,村民是不有被迫的事情,于是说:“二叔,听说村里把原来的六个生产队并成三个生产队,把有些车马农具买了,生产队的土地包给几个人,逼着其他的劳动力外出打工这是怎么回事?并且还答应村里的老人给养老钱。”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