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 清道夫-《我的足球我做主》
第(2/3)页
更让高毅不清楚的是,曹晨这样的调动又有什么样的用意呢?
毕竟,在昨天的师徒俩的研究中,5-3-2阵型只是他们研究出的一个大概方向,至于这个5-3-2阵型的站位,首发主力,甚至是具体反击路径等比较深入的战术指令,这些高毅却是一概不知。
毕竟,曹晨也不是神,他不可能听完昨天下午高毅对莫兴杰那些只言片语的分析后,马上就能反应出一套完整的战术安排。
5-3-2阵型只能说是昨天下午高毅和曹晨共同研究后的一个大方向,至于那些具体详细的安排,都是昨晚曹晨绞尽脑汁才找到的答案。
但是,读幼儿园的时候,老师就说过:不懂就要问。
既然心中有着疑虑,那就要大胆的开口说出来。
于是,高毅确定欧阳睿离开后,此时周围并没有其他“耳朵”听着,他便放低了声音,悄声的将自己的疑虑问了出来。
“曹教练,您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调动呢?把右前卫撤下来,怎么不把左前卫也给撤下来呢?”
曹晨显然非常清楚自己这个球商极高的爱徒一定会问出类似的问题,不假思索的,曹晨也是给出了答案。
“改打五后卫阵型,为的就是防守了,但东南的防守不行。而王斐本来打的是防守型后腰,后来因为左前卫没什么人用,而且王斐是少有的左脚球员,这才被我挪到左路的,这自然的,王斐的主力位置就不用动了。”
“原来如此。”高毅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然而,他还有一个问题想不通:“那欧阳睿呢?他到主力阵容里又是补充哪一个位置呢?”
“清道夫!”
“什么???”高毅简直被曹晨惊得哑口无言:“清道夫?现代足球战术中的五后卫阵型中间那名中后卫,不是拖后型中后卫吗?”
曹晨和蔼一笑:“傻孩子,谁说,五后卫阵型就一定得遵循现代足球的理念呢,有时候,一些已经被遗弃的东西可是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清道夫战术!就是我们对阵南科院南湖附中的一个杀招了!”
熟读足球历史类书籍的高毅知道:清道夫,是指足球比赛中承担特定防守任务的中后卫球员。
“清道夫”这一特殊的位置源于1966年第八届世界足球锦标赛。
(ps:关于世界足球锦标赛这个称呼,有的人说它是20世纪30年代已经终止的雷米特杯,该杯被国际足联宣布由巴西永久拥有,而此处的世界足球锦标赛可以理解为现在的国际足联世界杯,毕竟资料比较乱,有些东西根本无从考究,希望学院派的读者可以理解,谢谢。)
在当时“固守稳攻”的战术思想影响下,为了加强防守,当时的德国队在后卫线的后面再安排一名队员,该队员只负责防守不参与进攻,执行单一的防守补位任务,清除攻到本方球门前的一切来球,因而得名为“sweeper”。(中文转译为:清道夫。)
清道夫这一位置的代表人物,自然非“足球皇帝”贝肯鲍尔莫属了。
然而,清道夫这个位置在现代足球中已经成为了“历史长河中的尘埃”,越来越少的足球人还记得这个曾经让上世纪许多著名教练们头疼的位置。
现代足球讲究“攻守平衡”的战术思想,而清道夫打法在场上只是参与防守,其作用单一沉闷,显然不能满足现代足球的进攻需求,所以,在清道夫的基础上,“拖后型中后卫”应运而生。
拖后型中后卫与清道夫最大的区别就是进攻时,拖后型中后卫是参与本方的进攻的球员之一。
在清道夫战术的运用上,清道夫球员只参与进攻,助攻,并不会出现从后场前插到前场参与进攻的情况。
而拖后型中后卫在球队“守转攻”的时候,跟随着队友雄纠纠气昂昂的冲到前场去,参与球队的进攻——甚至有些极端的时候,拖后型中后卫自己直接在后场一条龙直捣对手的“老窝”。
这样的情况,在上世纪那个清道夫横行的年代是绝对不允许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