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我有擒将术(一)-《我在三国教书那些年》


    第(3/3)页

    李孟羲问关羽,绊马索是不是就是一根绳子而已,关羽说是。

    此时,李孟羲的技术之魂又燃烧起来了。

    李孟羲看过一些赛马的视频,在马术比赛上,那些选手骑马越过很高的障碍跟玩一样。

    人体的高度,以人体拉绳子最容易发力的高度,绳子拉的最紧,应该是拔河一样的姿势,即绳子拉在腰的高度,即,两个一米七的士兵,拉起绊马索,绊马索高度只有一米多一点。

    这个高度,如果敌将有防备,可以轻轻一提缰绳,直接跃过去了。

    因此,李孟羲就想着弄出让战马无法越过的绊马索,既然要让战马无法越过,那么绊马索高度就要很高,高到就算战马跳起来,高高的绳索依然能把战马拦下来。

    可受限于人的身高和人体构造,把绳索举到头顶,就没办法把绳子拉紧了。

    李孟羲想到的好办法是,把绳子系在枪上,两个枪兵拿着枪往两边一扯,不就扯起了一个高高的绊马索了吗。

    李孟羲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关羽拂须呵呵笑了,边笑边摇头,笑得李孟羲不明所以。

    哪里错了吗?李孟羲疑惑。

    随后,经验老道的关羽跟李孟羲讲解了,把绊马索绑在枪头,并不堪用。

    其一,战马冲击力强劲,不去绊马蹄而想着把绊马索举高去拦马身,以战马的冲起来的力道,两个扯着枪的枪兵,在战马当胸撞到高举的绳索之时,枪兵会被撞的飞起来的,根本起不到拦截作用。

    就算好几个人一起扶枪,力量其实聚不到一块,一样会被撞飞。

    再者,战场之上,瞬息万变,看敌将要逃,赶忙丢出根绳子,两人一拉绊马索就能拉好。

    要是把绳索绊到枪上,还得把枪放下,还得把绳子系紧,如此,太慢了,慢到在百分之九十九的情况,根本来不及把绳索系好,敌将就已经逃了。实用性太低。

    再者,绊马索放低一点,有出其不意的效果,举那么高,敌将一眼看见,岂不就是提醒前方有人设伏吗?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