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呼呼……怪不得大家都说吃把子肉青辣椒是必点菜品呢,吃起来就是不一样,跟米饭和把子肉简直是完美搭档。 林旭同样端着饭菜走过来,坐在了沉佳悦旁边: “咋样,好吃吗?” “超美味,吃着特别过瘾……吃饭之前觉得一大碗米饭就够了,现在看来,一大碗根本不够看,起码得再来一大碗。” 沉佳悦夹着皮蛋咬了一口,蛋香味和肉香味混合在一起,那感觉,真是没得说。 接着她又尝了尝别的食材,不管是浸满肉汤的豆腐干,还是柔软而不失筋道的手工面筋,亦或者鲜香浓郁的茄子,全都非常好吃。 感觉这肉汤跟有魔法一样,将这些平平无奇的食材,变得更加美味了起来。 至于米饭那就更别说了,浇上肉汤拌匀后,米粒被油脂包裹着,吃起来顺滑又过瘾。 一碗米饭感觉还没咋吃呢,就变成了半碗。 再然后,就彻底见底。 一旁的林旭也没想到把子肉会有这么好吃,简单的甜面酱配酱油,居然把肉本身的香味给炖了出来。 猪肉浓香,配菜美味。 这么配着吃真是无上享受。 难怪之前有人说济南人幸福呢,每天都能吃到这种美味的把子肉,确实挺幸福。 “原本以为华北地区的人都不咋吃米饭呢,没想到山东人吃米居然不次于南方人。” “是啊,这米饭,这菜,很难相信这是北方美食。” “超级过瘾,等会儿我还得再来一碗,太好吃了。” “我也是,过去吃饭从不回碗,但今天,要打破这个习惯了。” “……” 员工们吃得很开心,不管把子肉还是配菜,都让他们重新认识了山东美食,让他们知道,齐鲁大地除了自带宫廷buff的鲁菜之外,市井小吃也非同一般。 没多久,陈美娟林红旗以及沉国富两口子、崔清远两口子、强哥小两口以及耿乐乐耿立山等人全都到了。 既然店里要做把子肉,自然要过来品尝品尝的。 大家取餐后,各自找地方坐下来开吃。 崔清远就着把子肉扒拉一口米饭,看着耿立山问道: “立山先生,为什么南方的大米,会在山东生根发芽呢?” 耿立山咬了一口百叶结,笑着说道: “因为这是大运河的流域,过去大运河是南北流通的重要渠道,把子肉这种美食,也跟漕运相关,那些船夫每次靠岸,都要赶紧吃点好的,而现成能做出来的,自然就是把子肉了……整个大运河沿线,其实都有类似的肉和饭。” 这话让老沉动了心思,沿途都有?那回头要是顺着大运河旅游一遭,这不顿顿有肉吃嘛? 他好奇的问道: “还有哪有类似的肉啊?” “济宁甏肉、滕州大肉、徐州把子肉……以及大运河最南端的南京,南京虽然没有把子肉,但却有大刀肉,做法和大小,跟把子肉挺像的,区别是南京一般配面吃,反而不配米饭了。” 整个大运河流域,北方人吃大米,南方人吃面,这恰恰反映了当时南北流通的现象。 南方人到了北方吃不惯面,所以北方的酒肆饭庄想要赚他们的钱,就卖米饭,而南方同样如此,想赚北方人的钱,就得做北方人爱吃的面。 久而久之,这种习俗便被保留了下来。 导致现在水稻种植区的苏南,面食种类不胜繁多,而不怎么种植水稻的齐鲁大地,却一直有吃米饭的传统。 美食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人类的迁徙繁衍、文明更迭。 所以研究美食,有时候也是研究历史。 为什么世情《金瓶梅》那么受欢迎,就是因为书中描写了当时的整个社会的人情风貌,物价、风俗、习惯、俚语粗话等等,可以说将整个明朝中期的风貌全方位的展示了出来。 而且开头到结尾,物价方面有明显的崩坏,这也反映出了明王朝逐渐走向没落坍塌的过程。 陈燕抱着墩墩进门的时候,刚刚吃过把子肉米饭的舒云问道: “燕宝宝要不要吃点米饭?配把子肉超过瘾,你要想吃我不告诉别人,只要大家不知道,那不就等于零卡嘛。” 陈燕态度很坚决: “不了,作为一个逆生长的美少女,我拒绝吃一切长肉肉的美食……给你干儿子,给我当了一路配重,还跟我吵架拌嘴。” 舒云很难相信一个大活人跟猫有什么好吵的,她接过墩墩放在服务台上,笑着问答: “饿不饿宝贝?干妈上楼给你拿吃的,你乖乖等着啊。” “喵嗷! ! !” 一听到吃的,墩墩立马变得迫切起来。 陈燕跟着舒云一块儿上楼,她原本打算在所有人都吃肉的时候,自己优雅的吃着健康减脂的水煮菜,这在精神层面,将会是对大家的一记爆杀。 但来到楼上,闻着诱人的香味,看着巴掌大的肉片,她觉得被爆杀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啊啊啊啊这把子肉看着也太诱人了吧! 突然不想减肥了…… ———————— 本章5200字,求月票!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