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冲突-《伐清1652》


    第(1/3)页

    “广东大战”因为东西两位主将信息不通,互相算计而被清廷两位藩王,一位提督意外误会的时候,为这场战争提供了大量兵源,民夫和武器装备的湖南,各地正因为春耕水源,耕牛的分配和使用问题,    积压已久的矛盾冲突不断。

    孙征淇半夜被叫醒,现在正徒步赶往宁乡城外的营庄,路边不时传来公鸡打鸣的声音,四周的田野上还笼罩着薄薄的雾气。

    上次去借粮的时候,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最后才借助新兵们的威慑,从刘家那里借到粮,    他那时就想到了早晚会出事。

    为了确保李定国能够最快攻克坚城,    现在民间几乎所有的马匹,    骡驴都被征做官府运输的畜力,像他这种小吏,办事往往只能徒步。

    湖南虽然已经有了大量营庄,但是基本都是建立在荒地,军户和自耕农所有的土地上,其中不少军户的土地还牵扯到了换地问题。

    如果不是孙可望默认了那些乡绅地主,宗族力量对数万顷抛荒地的兼并,还动用新兵为他们修水利,以此作为政治支持和借粮行动的一部分交换,或许湖南早就出事了。

    这个时期,土地问题,税收问题向来复杂,更何况孙可望到目前为止不过在湖南主政了几个月,更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只能是在不断的利益交换和妥协中维持稳定,确保大军供应。

    但这也就导致了营庄和乡绅地主,宗族力量的土地犬牙交错,问题不断,    最严重的当属灌溉水源的使用。

    孙征淇被半夜叫醒,便是因为当地一个营庄和王姓宗族的田地因为用水问题爆发了冲突,原本只是口头争执,但很快就愈演愈烈,变成了聚众对抗,还吸引来了其他的地方乡绅参与。

    这样的事情最近到处都是,孙征淇作为新来的外乡人,处理这样的事情经验不足,所以等到县衙里的衙役都被派完出去了,最后才是他。

    冲突的导火索是用水,但朝廷因为借粮,征召民夫,军户特权等等措施和地方之间积压的矛盾其实才是根本,孙征淇也是能想明白的。他跟在高桂英身边许久,听了不少李自成和大顺军当年的故事,那时候只是故事。可现在,当他亲身进入到县乡,很多事情一对比,    就能想明白了。

    这些地方上的粮食,    水源,    土地,民夫徭役问题,其实就是一团乱麻:直接承认现状很容易,全盘否定也很容易,但既不能承认现状,也没有足够的实力全盘否定的情况下,那便是困难重重了。

    这个时候,孙征淇反而有些理解父亲为什么要派他下来了,作为长子,孙征淇自然毫不怀疑自己将来会继承大统——父亲这是在培养自己啊!

    等孙可望到得那片田地的时候,水渠边上,两批人马早已经乌压压站了一堆,吵吵嚷嚷,叫骂喧哗声不断。

    营庄这边在管庄和退役老兵的带领下,有五十几个农兵手持长枪刀盾,唐大升也在其中,手中紧紧握着一杆长枪。不过比起正规军,他们的装备还是非常简陋的,除了那个退役老兵,其他人都没有披甲。

    而乡绅宗族这边,也毫不示弱,几十个人手持刀枪,甚至还有一把火铳,湖南多年战乱,武器散落四处,虽然残破不堪,难以上战场,但宗族械斗还是绰绰有余的。

    这些手持兵刃的农兵和乡勇们的身后,还有更多人手持木棍锄头,针锋相对,械斗似乎一触即发。
    第(1/3)页